港判決47人案後 多位外籍法官辭任香港終審法院

方泠卉
2024-06-11
image
香港終審法院。資料圖片。(VIVEK PRAKASH/AFP via Getty Images)

香港法院對「47人案」作出判決後,陸續有外籍的非常任法官宣布辭任香港終審法院,其中一人6月10日公開表示,法院對該案的判決「站不住腳」,法官在香港的政治氣氛壓迫下,無法作出獨立的決定。

來自英國的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岑耀信勳爵(Lord Sumption)上周宣布辭任後,美國之音報導,岑耀信6月10日在英國《金融時報》以「香港法治在水深火熱之中」(The Rule of Law in Hong Kong is in Grave Danger)為題撰文,提及香港法院5月底就民主派初選47人案中不認罪的16人做出判決,有14人被定罪,並分析這宗案件。

岑耀信說,「47人案」的初選參加者希望藉香港《基本法》條文所指,兩次否決財政預算案來逼使香港特首辭職,以爭取普選;但這個方案被高等法院視為阻礙政府施政,因此是合謀犯罪,刑期可高達終身監禁。

他說:「這個判決在法律上站不住腳,並不一定意味著法治已死。上訴法院可能仍會糾正判決。真正的問題是,這個決定是香港司法系統日益萎靡的症狀。」

法官在「不可能的政治環境」中工作

岑耀信說,香港法官受到美國制裁的威脅,如果法官受到制裁,這將會是「粗魯的、適得其反的、不公正的」。他又說,香港法官多為受人尊敬者,有普通法的自由思想,但他們身處在由中國創造的「不可能的政治環境內」工作。

他提到的問題包括:港區國安法及有關煽動法律的條文嚴重限制了法官的空間、中國人大釋法可以推翻法官的決定、香港政府的「過度偏執」導致民主派媒體關閉及編輯被控煽動、公民團體解散及領袖被捕。

岑耀信指,順從當局的媒體、立場強硬的議員、政府官員和中國當局的喉舌《中國日報》製造了一種壓抑的氣氛,讓法官無法執行他們在傳統上的自由捍衛者的角色,任何政治上的反對聲音都會被判重刑,香港正慢慢變成一個極權國家。

他說:「我留在法庭上,希望海外法官的存在有助於維持法治。我擔心這不再現實。其他人則不那麼悲觀。我希望他們能被證明是正確的。」

港府10日發表聲明批評岑耀信,發言人稱,極不同意他就香港的法治和獨立的司法權所發表的個人意見,稱「香港法治無任何倒退」。

另一位也在上周宣布辭任香港終審法院的英國退休法官郝廉思勳爵(Lord Collins),也指出是因為香港的「政治狀況」,但又說繼續對香港終審法院及法官獨立性有充分信心。

對於前述兩位法官因香港政治局勢而離開,流亡澳洲的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峰告訴自由亞洲電台,這凸顯國際對47人案的高度關注及批評所帶來的壓力,讓海外法官不想為香港的法院背書。

許智峰還指,雖然辭任的法官很客氣地說對香港司法獨立有信心,「但真的有信心就不會走,身體是最誠實,辭職就是用腳投不信任票」。

2022年3月,英國最高法院正副院長韋彥德勳爵(Lord Reed)及賀知義勳爵(Lord Hodge),宣布因為香港政治及法律環境的轉變,即時辭去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職務。當時岑耀信及郝廉思未跟進。

加拿大法官宣布不續任

就在岑耀信文章刊出的同一天,來自加拿大的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麥嘉琳(Beverley McLachlin)也宣布因為年長而不再續任。她發聲明指,因年滿80歲,7月29日任期結束後不再續任,希望花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

屆時,香港終審法院只剩下七名非常任法官,包括:三名來自英國及四名來自澳洲的法官。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中國A股慘綠 上證失守三千點大關

自由亞洲電台  2024-06-25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