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雙11購物節即將到來,多家陸媒相繼報導「年輕消費者有反向消費」的趨式,比如不盲從高價、名牌,更注重商品的性價比,在購買前多方比價等等。對此,網友譏諷,我不上清華是因為我不喜歡嗎?我不買奔馳是因為我不想買嗎?不就是因為我沒錢嗎?
近日,多家陸媒在報導中稱,當前年輕人在購物時更傾向於比較多個商家的價格及商品的性價比,而不是簡單地選擇名牌或高價產品。報導稱,「越來越多的人買得起名牌包、蘋果手機,這些東西並不能彰顯自己的獨特,而本來這些東西,價格昂貴、性價比不高,那必然就失去了原來的吸引力」。
報導認為,這是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消費觀念的轉變,年輕人更注重實用性和性價比,不再過於追求外在的品牌形象。
這些報導遭到部分網友諷刺,認為出現這種現象只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錢去購買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我不買跑車是因為我不想嗎?簡單說,就是沒錢。
———-我不上清華是因為我不喜歡嗎?
———-我不買房子是因為我沒有找到我喜歡的戶型嗎?
———-沒錢就說沒錢,還注重性價比,你好意思說,我都不好意思聽!
———-好清新脫俗的藉口!
———-性價比,窮人的選擇,什麼時候富豪們注重性價比,你再來說嘴吧!
———-經濟衰退表現之一就是去品牌化!
———-什麼反向消費,就是消費降低啊!
對此,有媒體解釋,「反向消費」背後確實存在一些社會和經濟因素,比如就業壓力和生活成本增加等等,但這並不意味着年輕人只是為了節省而選擇性價比更高的商品。事實上,他們更加注重商品的質量、創新性和設計,並願意為之付出合理的價格。
此前,紐約時報中文網曾報道,由於中國經濟的低迷,民眾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因此在消費上更加謹慎。但這並不意味着年輕消費者完全放棄了對品質的追求,他們只是更加理性地進行消費選擇,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價和名牌。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