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生育的口號再響 在房價面前都不堪一擊

任爾東西風
2021-05-31
image
(圖:看傳媒)

近日,針對中國的低生育率問題,央視名嘴白岩松再次對房價開炮。

白岩松表示:幾年前我就說過,當房價超過三四萬,再怎麼漲,跟普通人就沒什麼關係了,反正也買不起。

白岩松認為,放開生育政策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同時房價也顯然成為年輕人「不敢生」的主要壓力來源之一,只有社會綜合改變,建造一個對年輕人友善的社會,才能使人們想生、願意生、願意多生。

一語中的!不過筆者還是要對白老師的這段話做一下小小的修正:第一,普通人確實買不起房,但夫妻倆掏空家裡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六個錢包」,一般來說還是可以夠到房價的一點邊;第二,在現實的社會壓力之下,年輕人買不起也得買,就算一開始買小的買破的買偏遠地帶的,總歸還是支撐着這個龐大的房地產怪物。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就算房價漲到天上去了,這個房價在當今的中國社會環境之下,也並非純粹的泡沫。而是有着紮實的社會與經濟基礎鋼筋混凝土球,沒那麼輕易破滅。何況,國家出於經濟穩定與發展的角度,也決不允許房地產行當崩盤。

只是苦了年輕人!!!

中國的房價究竟有多高呢?

來看看下面這一組數據(數據源自:房天下),中國的一線大城市,現在基本上就是6萬左右的起步價。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雖然平均房價已經很高了,但大家不要被平均房價所誤導,中國的城市不同於西方國家的大城市,中國城市還包含了很大一部分的偏遠郊區、農村、山區等地方。筆者有時候認為,統計偏遠郊區房價的意義就是把城市的平均房價往下面拉一拉。所以這個均價也就看看而已,不要太當真。

而中國人的工資有多低呢?北京上海的薪資中位數都不到七千塊!2020年底,鏑數聚調研機構基於新浪財經以及智聯招聘的數據,公布了一份《打工人真相:月入普遍不足六千元》的數據分析結果。

該數據顯示,各大城市的薪資中位數超過6000元的只有北京和上海,前者薪資中位數達到6906元,後者為6378元。而圖中剩餘的十個城市的薪資中位數均在6000元以下。其中武漢為3984元,廣東東莞直接低至3845元。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順帶解釋下,中位數(Median)作為統計學名詞,是將數據排序後,位置在最中間的數值。即將數據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大於該數值,一部分小於該數值。所以,薪資中位數才能真正體現這個地區的平均收入水平。

基於以上的兩個數據,我們很容易算出各個城市的房價收入比,以在北上深買一套80平的房子為例,計算結果如下:

城市 二手房參考均價 80平房價總價 薪資中位數 夫妻年收入 房價收入比

北京 61890 4951200 6906 165744 29.9 

上海 64141 5131280 6378 153072 33.5 

深圳 69771 5581680 5199 124776 44.7 

數據來源:房天下、新浪財經、智聯招聘等 

按照國際慣例,比較通行的說法認為,房價收入比在3-6倍之間為合理區間,如考慮住房貸款因素,住房消費占居民收入的比重應低於30%。而中國這幾個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基本上都達到30倍,在深圳更是達到了驚人的44.7倍。也就是說夫妻倆要不吃不喝不養娃不孝敬大人攢錢44.7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 

在房價的重壓之下,不要說生孩子,年輕人能不能結婚都成了個難題。他們的上一輩很多都生活在農村,那一輩人在自家宅基地砌個磚瓦房就能當婚房。而到了自己這一輩,拿着幾千塊的工資,面對的是幾百萬的房子。本來他們自己可能覺得一輩子租房住也行,但一旦談婚論嫁,房子從來都是繞不開的坎。

就算雙方家長體諒,認可租房結婚,但有孩子以後怎麼辦?在大城市裡面,只要沒有房子,孩子的受教育權基本只存在法律條文上。無論是上幼兒園還是小學初中,房子都是必需品。

此外,一旦有了孩子,巨大的育兒開銷也讓家長們不堪重負,網上流傳一個分析顯示,培育一個孩子的成本是:北京,276萬元,上海247萬元,深圳216萬元,廣州201萬元……最低的長春,也在122萬元。

也就是說,就算過了房價這道坎,還有後面的重重關卡等着去跨越。

在這種重壓之下,有些年輕人自然會覺得,與其投入全部家當乃至祖輩家當去參與這個超負荷的遊戲,還不如我不跟你玩了,我也不結婚不買房不生娃,或者就算結婚了也不買房或生娃,自己逍遙快活有何不可呢?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養育一個孩子,成本基本都是家庭自主承擔,但一旦孩子長大成人,收益則大部分是獻給社會的。比如他要工作、消費、交稅、接盤各類資產等。那為什麼要年輕人那麼拼命地養娃乃至給未來的社會做貢獻呢?

在這種逆向激勵的社會規則之下,對於理性的個體來說,不婚或不育越來越成了更加現實的選擇。只是對於國家來說,如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這種想法,那老齡化必然越來越嚴重、人口長期來看會負增長、養老金越來越入不敷出……至於房價,可能一直會堅挺,但如果沒人接盤,又有什麼意義呢?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觀世局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