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文視界:美中軍費比較,誰在窮兵黷武

鄧聿文
2024-05-06
image
中共軍隊(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上周五(4月19日),中國宣布成立一支新的兵種,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話說,信息支援部隊是解放軍「統籌網絡信息體系建設運用的關鍵支撐」,是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強軍事業、加快國防現代化的重大決策。該新兵種和部隊的成立,從一個側面說明儘管中國經濟不好,但國防預算仍連續多年保持在7%以上增速的原因了,因為現代戰爭打的就是錢,新兵種要儘快形成戰力,必然要投入大量的國防預算。

中國當局經常批評美國窮兵黷武,證據之一就是美國的軍費高。中國官媒稱,以2024財年為例,美國防預算8860億美元,比排在後面的中、俄、印、英等9國的國防預算總和還高出20%。

如果只看數字,很多人確實會誤信中國當局的說法。但中國這麼說,不過是故意把水搞渾,以掩蓋中國也是高軍費國家的事實。根據3月兩會披露的數據,中國今年的軍費預算開支達16655億元人民幣,折算美元2345億,比去年增加了7.2%,也比它後面的俄、印、英等國的總和還多。

有人會說,中國的軍費預算雖是世界老二,但相比美國是小巫見大巫,不及美國軍費的三成,而中國去年按美元計算的名義GDP是美國的65%,扣除通脹的實際GDP更高達美國的79%,因此數據支持美國是窮兵黷武的國家。

結論似乎是這樣。然而,考慮美中的通脹因素、兩國軍費的支出結構、GDP的構成,以及未來軍費的增長空間,事情就完全不是如此,窮兵黷武的帽子可能得戴在中國頭上。

從美中通脹水平計算

在過去兩年,美國的物價漲幅高得驚人。2022年全年CPI漲幅高達7%以上,2023年再上漲3.4%,今年前3月的漲幅也在3%以上。三年(截至今年3月)加總物價上漲達13%以上。反觀中國,2022年CPI全年上漲2%,2023年漲幅只有0.2%,今年前三月,1月同比漲幅是-0.8%,2月為0.7%,3月則降到0.1%,三年(截至今年3月)加總物價上漲2.2%。美國物價漲幅是中國的5.9倍,換言之,美國的通脹是中國5.9倍之多。

為什麼要用這三年的通脹來比較?因為美國的通脹正是在2022年大幅上漲的,該年CPI最高漲幅達9%以上,去年在這一基礎上又上漲了3個百分點以上,今年據預測也很難回落到3%以下,以致美聯儲擬議中的降息一再推遲,甚至今年可能不降息。而反觀中國,在這三年,物價只有微幅上漲,市場擔憂中國走不出通縮。以美中的通脹衡量,粗略估算,如果中國的通脹達到美國的水準,三年中國軍費高達約39401億美元,比美國軍費整整多出13961億美元。雖然從商品的實際購買價格看,並不是每樣商品的價格漲幅都一樣,有些高,有些低,有些可能還下降,但即便打一個折,以美國通脹計算的中國軍費也要在目前的基數上提高3倍。

可見,將通脹因素考慮在內,中國的軍費無論怎麼計算,都不會比美國少。

美軍人員開銷占開支大頭

再從軍費開支的結構看,中國軍費支出主要由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三部分組成,美國軍費支出由作戰與維護費、軍職人員開支、裝備採購費、研發費用四塊構成,雖然分法不完全一樣,但內容差不多。軍費支出結構有些屬於機密,不會對外公布,很難得到準確的數字,然而,人員費用都是軍費開支的大頭。中國軍隊的總兵力超過200萬,美國軍隊的總人數超過150萬。最近10多年,中國軍人的待遇有大幅提高,尤其是士官和軍官,收入比同級國家公務員和官員要高很多。但軍隊人數最多的是士兵,兩國都實行募兵制,不考慮匯率因素,美國士兵的起薪比中國要高出近一半。

另外,美國在海外有龐大的軍事基地,雖然所在國要負擔一部分,可大頭還是由美國支付。而海外人員的開支也包括隨軍家屬在內,以及用於醫院、學校等的費用。美國國防基礎預算的將近一半用於軍人和非軍事人員的薪酬,這裡面就包括海外軍事基地在內。但中國沒有這塊費用。所以,雖然中國軍隊的總人數比美軍要多,但人員總支出可能比美國少,即使比美國多,可能也多不了多少。

這就使得中國用於武器採購和研發的費用比例要比美國高。根據一些學者研究,自2000年以來,中國的實際軍事裝備開支比軍費開支的增長速度要快2.6倍,比美國國防採購預算高6個百分點。這就是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何以進展迅速的原因。

中國人認為美國GDP「虛胖」

要計算美中軍費的實際高低,也要比較兩國的GDP構成。表面上看,這兩者的關聯度不大,不管GDP內部的組合如何,軍費是真金白銀的,但實則不然。各國統計GDP的方式,都大同小異,由第一產業即農業、第二產業即工業、第三產業即服務業三塊加總。

美國GDP中三個產業的比例是高度失衡的,農業占比1%,工業占比18%,服務於占比高達八成;中國農業占比不足一成,工業占比不足四成,服務於占比超過五成。美中軍費比較最值得關注的就是第二產業的製造業占比。在中國民眾和經濟學界看來,製造業被認為是實體經濟的代表,製造業占比高說明經濟增長的含金量高,製造業占比低、服務業占比高說明經濟增長的含金量低,GDP是「虛胖」。中國人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看法,製造業才創造價值,而服務業不過是轉移價值,它本身不創造價值,或者它創造的GDP是虛的,對國家的長遠發展並不會帶來真正的幫助。

最近十多年,中國製造業的占比一直在擴大,美國製造業的比重則在不斷萎縮。前者占GDP的比重三成,占世界製造業的比重高達四成;後者占GDP的比重只有一成,占世界製造業的比例不到兩成。假設中國人的這種觀點是對的,美國27萬億的GDP就要擠泡沫,因為它是虛的,美國的軍費也要跟着擠泡沫,因為它大部分是由服務業創造的。從而也就提高了中國軍費的實際含金量,也就是說,中國軍費比它代表的數字實際要高。

上述比較還沒有考慮美中的匯差因素。假如人民幣相對美元大幅升值,在其他一切不變的前提下,憑空就能創造出萬億規模的GDP來,中國軍費也就跟着水漲船高,兩國軍費的差距會大幅縮小。

中國軍費還可能大幅提升

最後,儘管用美國通脹水平計算的中國軍費比美國還要高,但比起美國軍費來,中國軍費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美國軍費占其GDP的比例長期維持在3%以上,占財政收入的比例接近10%;中國軍費占GDP和財政收入兩項比例要低得多。

1979年,中國軍費占GDP和財政收入之比曾分別達5.43%和17.37%,歷年最高,此後近30年,前者降到2%以內,後者降到5%以上,基本上為美國的一半。北約對成員國軍費開支的要求是占各國GDP的2%,美國早已超過這一標準,但也限制了它未來進一步增長的空間。雖然現在進入大國競爭時代,加之又爆發了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讓許多國家都加強了軍備,但如果不是直接交戰,軍費占GDP的比例突破4%相當罕見。美國今後增加軍費也不太可能超過GDP的4%。而中國軍費占GDP之比要趕上美國目前水平,則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從中國的財力看,軍費突破GDP的2%是件很輕鬆的事情,即使提高到3%,阻力也不大。

可以講,中國還有很大的軍力增長空間,美國則到了一個階段頂點,提升空間有限。換言之,即便不考慮各自的通脹因素,中國軍費總量未來也會縮小同美國軍費的差距。

因此,外界不要被中國當局的宣傳迷惑,美中誰在窮兵黷武,上面的分析和比較一目了然。這還沒有把中國當局以其他名目開列、但實際作為軍費使用的開支計算在內。適度增加軍費不是不可以理解,但把矛頭指向美國,故意引導輿論,以遮掩自己提高軍費的目的,就值得外界質疑它的動機了。

全文轉自美國之音

猜你喜歡

林松:不一樣的王者歸來

林松  2024-11-10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