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報道:印中關係冷若冰霜 德里商賈憂心如焚

美國之音
2023-12-26
image
圖為攜帶增援物資的印度軍隊。(Photo by Yawar Nazir/Getty Images)

35歲的納菲蘇爾·吉拉尼(Nafisul Jilani)是一位會說中國普通話的新德里商人,過去12年一直在旅遊和展覽業工作,主要與來自中國的客戶打交道,為他們提供全套服務。

他的服務包括從在印度不同地點預訂展覽空間、安排旅行計劃,到尋找合適和潛在的印度商業夥伴等所有流程。

隨着中印業務蓬勃發展,吉拉尼的生意蒸蒸日上,但新冠大流行期間實施的旅行禁令導致旅遊和貿易展覽業完全關閉。當印度解除限制時,他希望中國商人能夠很快回來,但令他失望的是,兩國之間的雙邊關係惡化,尤其是邊境糾紛升級導致兩國之間的外交敵意加劇,為雙方的商業社區帶來了困難。

「印度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者兼消費者』。我一直奉行的原則是,我的工作是將跨境企業拉近一步的平台,」 納菲蘇爾·吉拉尼告訴美國之音。

但目前,中印關係處於歷史低谷,兩國的商貿業務都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吉拉尼指出,印度和中國都是龐大的市場,擁有巨大的潛力。要充分發揮這一潛力,必須要有兩個國家之間的合作。

目前兩國都還沒有相互發放簽證,因此展覽和旅遊業仍在受到巨大衝擊。由於旅行禁令,酒店業、交通業、旅遊業等領域受到嚴重影響,這些行業員工不斷失業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吉拉尼對中印兩個亞洲巨頭之間的局勢感到痛心,他說:「雙方的商人都在迫切地等待事態好轉,但不幸的是,希望逐漸減弱。我們此刻只能希望雙方領導人也能意識到這種潛力的損失和機遇的浪費,並儘快達成相互尊重的共識,迎接更好的經濟未來。」

中國是印度最大的鄰國,也是印度第二大貿易夥伴。但與此同時,中國也是印度的主要外部競爭對手,兩國在1962年曾爆發過一場邊境戰爭。

近年來,這些緊張關係重新出現,它們顯著影響了印度外交政策的幾乎每一個方面。而且,印度和中國之間的事情不僅會影響這兩個國家,還會影響整個地區,以至整個世界。

中國在南亞地區的行為也發生了變化。中國在印度的其他鄰國,如尼泊爾和斯里蘭卡等地更願意介入當地政治,這讓印度感到非常不安。

在觀察到中國日益強硬的行為後,印度於2010年和2013年分別成立了兩個山地師,並成立了一個山地突擊軍,開始建設先進的飛機着陸場地,並大力改善邊境基礎設施。

印度與美國2008年簽署了核能協議;在國防和其他關係方面的合作也蓬勃發展。而中國與美國的關係卻在逐步惡化。

長期以來,中印關係總的來說是穩定和中立的,儘管一直缺乏信任。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間,印中經濟差距突然擴大。在2000年,印中GDP之比是1比2,印度的GDP約為5000億美元,而中國則略超過1.2萬億美元。但到2009年底時,印度的GDP約為1.2或1.3萬億美元,而中國的GDP則已經超過6或7萬億美元。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預計達到19.5萬億美元,而印度2023年的GDP預計達4.3萬億美元。

中國在邊境問題上近年來變得更加好戰,邊境地區的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在軍事部署方面,活動增加了,基礎設施建設也得到了加強。

中國方面近一年來一直未在新德里任命大使,這也是非常不尋常的。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儘管邊境地區存在動盪的情況,從經濟角度來看,如果看貿易數據等方面的情況,兩國關係似乎仍在蓬勃發展,主要因為印中在經濟上存在結構性的相互依賴。印度出口的附加值中有28%來自中國,這表明兩國經濟不但相互依存,而且印度經濟可能比中國更依賴於對方。

新德里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的赫曼特·阿德拉哈(Hemant Adlakha)教授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說:「令人擔憂的是,中印兩國之間的深層不信任、成為『強大國家』和『世界強國』的崛起雄心,以及兩國相互指責對方肆意好戰、侵蝕對方領土等問題,導致近年來邊境武裝衝突的頻率增加。」

他說:「而且,兩國的軍事專家、外交專家和學者不僅排除了短期內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寧靜的可能性,而且還警告說這種敵對行為的頻率和強度可能會進一步升級。只要邊境不正常,只要邊境沒有保持和平與寧靜,中印之間更廣泛的關係就無法恢復正常,或者說無法回到以前的狀態。」

41歲的印度商人吉滕德拉·錢達克 (Jitendra Chandak) 一直對中國的經濟起飛深感着迷,他是新德里碧螺春茶莊(Pekoe Tips)的董事總經理,他學習普通話的目的是希望在中國市場擴大其家族的茶葉業務。

錢達克在他位於新德里南部幾乎空無一人的茶莊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為了充分利用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我用自己的優勢建立了業務聯繫,但由於中印關係緊張所帶來的挑戰給我們的業務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中印關係的複雜性導致我們總是徘徊在合作、競爭和偶爾的緊張局勢之中。」

在印度,包括政府、戰略專家、媒體甚至企業,公眾輿論普遍發生了重大轉變,他們對中國的態度影響着兩國未來的關係。

雅賓·雅各布(Jabin T. Jacob)是新德里什夫·納達爾學院喜馬拉雅研究中心的主任,他告訴美國之音:「印中兩國之間仍存在相當程度的人員交往,學生、商人、學者,不過商人在雙向交往中扮演的角色尤為重要。」

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印度人中逐漸形成了一種信念,認為中國是唯一反對印度崛起的大國,中國人不認為印度的崛起對國際體系或中國自身有益。這一觀點的證據是中國反對印度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甚至反對印度得到核供應國集團成員的身份。人們普遍認為,中國阻礙了印度的崛起。

雅各布說,如果你在2014年進行一項關於中國的大學生調查,絕大多數人會將中國視為一種理想。他們欣賞中國的GDP增長、生活方式的改善、新技術的引入等等。但是在加爾萬事件之後(2020年),如果再進行這項調查,很多人,可能是大多數人,都會首先談論中國在邊境製造的緊張局勢等問題。

由於印度38%的對外貿易通過南中國海、台灣海峽,以及中國在印度洋的行為,包括在吉布提建立首個軍事基地,這進一步加大了兩國之間的分歧。

邊界問題重新成為兩國關係的核心問題,即便在政治氛圍改善的情況下,這一問題也可能會持續存在。印度公共辯論目前主要集中在對中國經濟嚴重依賴的擔憂上。印度許多戰略性產業都嚴重依賴中國的進口,分析師一直在呼籲印度政府採取行動解決這一問題。

分析人士認為,雖然印度和中國在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成為更加可信賴的夥伴,但在不久的將來,一場緩和是非常有可能的。雙方需要相攜共舞,至少要擊掌言和,但要發生這種緩和,有一些情況必須發生改變。

兩國都需要回到尊重邊境地區現狀的軌道上,這意味着建立一個穩定可預測的邊境體制,給雙方帶來安全感。

雖然外交官們正忙於處理兩國之間的棘手問題,但是像吉滕德拉·錢達克這樣的商人則希望兩國之間能有更友好的關係。

吉滕德拉·錢達克在辦公室品着大吉嶺茶說道:「我們迫切期待關係的改善,因為市場潛力巨大,並且希望簽證能夠正常化,增加商機。」

納菲蘇爾·吉拉尼也希望在即將到來的中國新年和印度大選之後,雙方領導人能夠走到一起,尋找相互尊重的解決方案,希望事情會好起來。

猜你喜歡

一直往大風吹的方向走去

包叔  2024-03-29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