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10周年走到哪裡?爭議與收穫一覽

李迎
2023-10-22
image
習近平(圖片來源:Jason Lee - Pool/Getty Images)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10年前發動了價值20,000億美元的龐大基礎設施項目,並將其命名為「新絲綢之路」,後稱為「一帶一路」。10年來,該項目因強加給窮國的「巨額債務」而飽受批評,但支持者讚揚它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工具。

中國的「一帶一路」從著重周邊國家開始,一路輻射到歐陸、非洲,一些文件甚至出現要到北極的構想。以下綜合整理中國重要的「一帶一路」標誌性計劃,以及其在外交與經濟上的爭議討論:

一帶一路到東南亞

2021年底,連接老撾首都萬象和中國昆明的一條長達1,035 公里的鐵路正式通車,該項目耗資 60 億美元,由中國政府提供貸款。綠皮的外觀,對標中國標準,車內到處可見中文標語。分析人士擔心,已經債台高築的老撾將面臨嚴重的還款困難。

另一條於近期正式開通的是印尼的雅萬高鐵。全長143.2公里的雅萬高鐵,是由中國技術製造,也是東南亞首條高速鐵路,原本預訂2018年底完工,但因疫情與土地糾紛而延宕。

沿路居民抗議雅萬高鐵的興建致使民宅損壞,環保、成本超支與「債務陷阱」也備受輿論爭議反彈。

G7的一帶一路

2019 年,意大利在習近平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宣布加入「一帶一路」,成為第一個簽署相關諒解備忘錄的七國集團國家。當時的意大利總理孔蒂(Giuseppe Conte)相對親中,並希望藉此振興國家經濟。「一帶一路」在意大利引發諸多疑慮,大型計劃遭到擱置,經濟也未能有起色。

而意大利去年新上任的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親美與親大西洋的路線明顯,讓是否要續簽「一帶一路」成為關注焦點。除非意大利決定在 2023 年底前退出,否則該協議將於 2024 年 3 月自動續簽。

分析稱,中國推一帶一路滿10年對歐洲吸引力漸減。

一帶一路在非洲

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一帶一路」在非洲的版圖包含水力發電、機場、港口,鐵道等幾乎無所不包的基礎建設設施,甚至有一說中國是在非洲「大撒幣」,要買下非洲。

但是,中國在非洲的「一帶一路」貸款大幅下降。這可能與中國自身經濟放緩,以及當地國家還款能力相關。

據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中國與全球發展倡議(Global China Initiative)的中國對非洲貸款資料庫估計,從2000年到2022年期間,中國金融機構向非洲提供1,700億美元貸款。但是,從2016年創下歷史高峰後,對非洲貸款已大幅下降,中國2021和2022年對非洲的借貸跌破20億美元。

非洲各國普遍歡迎中國的貸款與基礎建設項目,不過能否背下不可持續的債務是一龐大的問題。非洲國家尚比亞在2020年成為第一個違約的非洲國家,迦納、肯亞和衣索比亞等其他非洲國家的政府也在苦苦掙扎。

中巴經濟走廊

中國與巴基斯坦於2015年宣布推動中巴經濟走廊,是中國展現「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一環。中巴經濟走廊連接中國西部和阿拉伯海,位於巴基斯坦西南方的俾路支省瓜達爾港由中方接手。分析認為,北京企圖強化中亞和南亞的運輸線與貿易,以抗衡美國與印度的影響。

「巴鐵」是指稱巴基斯坦與中國是「鐵哥們」。但是,中巴經濟走廊在當地也引起擔憂,如債務陷阱、貿易逆差增大,瓜達爾港租給中國43年,9成收益歸給中方等等。

當地因此出現抗議活動「瓜達爾權利運動」,示威民眾靜坐圍堵港口,要中國人離開。而中國則是要當地政府提供中國人員安全可靠的環境。

中歐列車

2016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波蘭總統杜達一同迎接一列從中國抵達華沙的貨運列車,列車裝滿了中國生產的電子與汽車部件。當時,杜達說,「希望波蘭能成為中國通往歐洲的門戶。」而波蘭則希望將其農產品打入中國市場。

中歐班列是往來於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將貨品從中國各個城市運輸到倫敦、馬德里、華沙等地。

希臘於2018 年正式加入「一帶一路」計劃,其既定目標是成為中國進口商品進入歐洲的橋頭堡。

「一帶一路」倡議已10年了,它的成效與功過?等待歷史回答。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