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再多借一點

阿羅漢
2024-11-12
image
圖為示意圖。(圖片來源:Lucas Schifres/Getty Images)

11月8號下午消息,全國人大常委會同意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加上此前的4萬億和2萬億,有些媒體歡稱放水12萬億,市場一片歡騰。

4萬億是2023年末發現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形勢嚴峻,於是此前已審議通過,將在未來五年累計增加4萬億元地方債限額用於替換隱債。

2萬億是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暫時不強制要求2028年前替換完畢,仍按原合同償還。這裡的意思是什麼呢?

意思是雖然2018年《試點發行地方政府棚戶區改造專項債券管理辦法》明確要求「堅決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但中央也知道你們沒聽話,為了GDP和賣地,實際上還是還是用了城投公司舉債去攤大餅搞。

現在你們還不上了,中央也知道。

你們現在很着急,這個,中央也知道。因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意見》規定化解隱性債務的最晚時間是2028年底,你要被考核。

於是尊重現實情況,不要求你們在2028年底前替換完畢,繼續記在城投賬上往後騰挪吧。

小結一下:

第一,10萬億(6+4)是允許地方多借點。就像老爸給兒子的信用卡額度是一年5萬元,結果兒子各種花錢,欠了一屁股債,還不上了。於是老爸同意把額度提升到7萬元,其中每年新增的2萬元是專門用於借新還舊。

第二,2萬億是晚點還,兒子欠了很多錢,本來計劃是2028年前全部還完。但考慮到你欠債太多,其中一部分還不完也沒關係吧。比如有5000塊錢是因為給爺爺奶奶過生日欠的,念你一片孝心,既然還不上不逼你了,那就繼續往後拖着吧。

看出問題了嗎,同志們?債務約束是什麼?

債務約束呢?難道沒有債務約束嗎?嗯,經濟學上確實沒有,只有行政上有,債務約束是老爸。

如果中央不限制,地方可以繼續借!大家就是默認你是王思聰,肯定還得上。哪怕像那個六盤水的李再勇,大家還記得吧?任職三年,六盤水新增債務1500億。

而李再勇開始任職六盤水市委書記的2013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4億元,當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19億元。就這麼個財力怎麼能把錢借到1500億的?因為大家就是當李再勇是王思聰啊。

因為六盤水的老爸是貴州,貴州的老爸是中國。哪有中國還不上的?

所以,在正常市場秩序下,原本借貸主體經還款能力測試和風控評估,達到80分以上才能借到錢。但對於我國地方政府和地方城投,40分以下都照樣還能借到錢(大概這個意思,不是定量計算)。

你看,六盤水照借不誤。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鑑於大家一致認可政府是不會倒閉的,所以,我國的地方政府還款能力實際上不是一個市場公允判斷問題,是一個行政管理問題,只能通過法規用一定邏輯為地方政府設定債務限額(《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地方政府一般債務預算管理辦法》)。

所謂新增限額的10萬億(6+4),當然不是中央給了地方10萬億,而是中央允許地方繼續多借錢。這當然更不意味着各級地方政府具有再還10萬億的能力。

眾所周知,銀行借貸是起到資源配置的作用,資金會流向資源配置效益高的地方。資源配置效益高本質是社會需求高、消費者需求旺盛。如果40分以下都照樣還能借到錢,那麼它意味着兩種可能:

1、資金配置被扭曲了,需要錢的合格借款人可能沒有拿到錢,錢都給了次級貸款人;

2、40分左右不及格的貸款人都能借到錢,說明沒啥合格借款人了。

上面兩種情形都很糟糕。而且,次級貸款人的風險是很高的,你讓他借新還舊,最大的可能性是不但舊的沒還,新的又亂花了。

2018年至今,我國化債四輪,顯性債務從18萬億增長至2024年的44萬億,隱性債務從估計的20—40萬億之間增長至40—60萬億之間(不同研究機構有不同估算值,納入國務院監測的數據是14.3萬億)。

所以,10萬億的結局大概率一樣。原計劃用於借新還舊的額度,地方政府大可能不會還舊,而是用於投資拉動增長,借來的新債會注入地方城投,按1:4或者1:5的比例擴大融資,帶動無效投資繼續增長。

事實上對於我們的經濟運行,越是市場低沉,資金的配置功能就越低效和錯配。

當然,每一輪財政投資都會拉動增長,但他並不等於社會財富的增加。

因為社會財富的增加依賴於全民的有效勞動,依賴於有效勞動滿足民眾的有效需求。地方政府新借來的錢可以去收購很多保障房,繼續去搞產業園,去搞片區開發和基礎設施,去反映到GDP的數據上,但這些動作並沒有增加社會財富。

因為,人們用不上。

當然,12萬億最終會流動到全社會,但其中大部分會留在地方政府、央企、地方城投等主體內,以拉增長為目的按原有邏輯(土地-基建工程)低效運轉。

一些與政府基建業務相關的人群會比全社會更早和更多的拿到錢,這部分人會從中獲益,溢出部分消費力。但更廣大的人群其實拿不到錢,因為他們承接貨幣的路徑只有工資。所以,直接發錢是縮小貧富差距(同樣100元總是對越窮的人價值越大),而財政擴張總是會擴大貧富差距。

1998-2004年,我國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大規模增發國債擴大財政支出,財富快速分化。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所以,你放心,由於不是「共同富裕」,樓市和股市漲不起來。

到目前的狀況,把資金投入有效基建是很大的挑戰,從各地拼經濟保增長慌不擇路的態勢來看,大概率會繼續助推無效基建和隱性債務的繼續擴張。

集中花錢天然存在浪費和無效投資傾向,當然沒有分散花錢高效。目前的狀態,越是讓錢能直接進入群眾口袋的越是利於增加保障、改善預期,而且是花小錢、辦大事。比如能不能推動實施12年制義務教育,比如能不能增加生育福利。這些政策對改善民眾預期和現實困難功效極大,但花費卻不到12萬億的十分之一。

有人就一直提議直接把錢補給新生的孩子,其實這是個好主意。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阿羅漢不約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