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開始後,中國國內的主流輿論方向經過了好幾次調整。
一開始,大部分人認為烏克蘭不堪一擊,俄軍會速戰速決到,隨着戰事的發展,輿論的方向又改了,變成俄羅斯一直在保存實力,還沒有放大招。
更厲害的論調是:俄國人在冬天就能取勝,因為俄國一直是歐洲大部分國家的最大能源提供國,到了冬天,俄羅斯就可以用天然氣卡歐洲的脖子。
只要俄國一切斷天然氣供應,歐洲人不能洗澡、不能取暖,甚至要凍死,這樣他們就不敢支持烏克蘭了,烏克蘭自然就戰敗,可以說是非常厲害了。
支持這種觀點的人非常多,無論是正規的大媒體還是民間地攤兒軍事專家們,只要你在網上隨便搜索一下,這樣的文章一大把一大把的:
甚至還有人說,因為這個冬天俄羅斯給歐洲斷氣,歐洲人太冷了,已經不得不開始瘋搶中國產的棉褲、電褥子和電暖器。
據說這些商品都被他們給搶得脫銷了,我們又一次贏麻了。
然而,隨着冬天真正的到來,人們驚訝地發現:歐洲的天然氣不但供應充足,而且價格還大幅度降下來了,甚至已經跌到了比俄烏戰爭開打之前還低的水平。
歐洲人不但沒挨凍,還特麼的比以前省了不少錢。
看來,這個冬天,歐洲人已經穩了。
可能有人要問了,這到底是為啥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俄國對烏克蘭開戰,也算是給歐洲人,尤其是西歐人上了一課,讓他們認清了俄國的真相。
「傻白甜」的西歐人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買俄國的東西,並換不來他們對你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認可,買得多了,你買的能源反而成了俄國人手裡的「軟肋」,成為他們在關鍵時刻要挾你的工具。
從俄國買能源確實是歐洲的最佳方案,畢竟俄國的產量大,而且運輸距離也短。但是,最佳方案並不是唯一方案。
這次普京毫不顧忌歐洲的人感受,悍然發動俄烏戰爭,也讓歐洲人下定了決心要徹底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
歐洲最大的俄國能源進口國德國從去年年中就終止了進口俄國的煤炭,北溪管道爆炸後,天然氣也就實質上終止進口了,從今年開始,德國將不再進口俄國的石油。
歐洲能夠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改變能源的來源,除了戰爭打醒了他們之外,美國和其他能源生產國的積極操作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幾乎不限量的供應,從路易斯安那到漢堡,美國的天然氣運輸船已經連成一片了,這正是歐洲人今年能夠過個溫暖冬天的重要保證,他們不需要棉褲和電褥子。
最新的數據顯示,美國的液化天氣出口規模已經趕上了卡塔爾,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天氣出口國之一。
一度曾經有人說,美國人要趁火打劫,把天然氣高價賣給歐洲,但事實證明,歐洲現在天然氣的價格比開戰之前還要低。
只要供應充足,價格就能降下來,這就是市場的力量。
雖然歐洲人穩了,但遠隔萬水千山的我國河北省的朋友們最近可是有點不開心。
根據《財新》的報道,在如今的隆冬臘月里,河北省部分地區居然搞起了天然氣限購,有的地方甚至斷供了。
而且,還有河北居民反應,即使你勉強能買到天然氣,氣的質量也非常差,甚至連做飯都不行。
河北省到底為啥用不上天然氣?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但我想知道的是,那些那麼關心歐洲人過冬問題的媒體和自媒體大V們,你們對河北人民在大冬天裡用不上天然氣,沒法做飯、沒法洗澡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
其實我知道,問了也是白問,因為他們不會關心這些事的,你問多了,他們還會說你總提這些負能量的事,到底是什麼居心?
當然了,這些人也並不是真的關心歐洲人怎麼過冬,他們只不過是想給俄羅斯發動的戰爭搖旗吶喊罷了。
事實上,對一場和自己國家和民族沒有直接關係的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你支持誰都是正常的,但在選邊站的時候,最好還是注意點基本的事實和邏輯,再考慮一下誰是正義的,否則真的很容易被打臉。
最可笑的是,以胡錫進為代表的,那些支持俄羅斯的人往往也是以「愛國者」自居的人,但當他們在嘲笑歐洲人將在冬天挨凍的時候,卻對自己同胞挨凍的事實根本不關心,甚至假裝看不見。
胡適說過,對某些國人來說,「愛國」很容易,只要動動嘴就行了,但是「愛國人」就難了,因為那需要真正的實實在在的付出。
SO,那些嘲笑歐洲人要挨凍的挺俄媒體和大V們,別一天到晚的老想着看別人的笑話,希望你們也能抽空關心一下河北人民在冬天挨凍的事。
否則你們怎麼有臉說自己是愛這個國的呢?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老魚講故事,原文已被刪除)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