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兩國海軍在南海海域大規模對陣,其誘因是中共高調宣布,已經建成了用海基核導彈打擊美國的南海「堡壘海區」。美蘇冷戰結束30年後,美國再次面臨一個紅色大國公開發出的真實核威脅,這是軍事上引起中美冷戰的原因之一。根據美蘇冷戰的經驗教訓,筆者提出中美冷戰今後的四個特徵:一,冷戰之下的總體戰包括軍事對抗、諜報對抗、經濟對抗、政治對抗四大核心領域;二,雙方的對抗將逐步升級;三,中美關係無法再全面退回冷戰前的原點;四,中美冷戰將沿着對抗、升級、再對抗、再升級的規律走向冷戰的終點,即其中一方力竭而敗。
一、中美「南海鬥法,關鍵在水下」
BBC中文網日前刊登了一篇報道,《中國建南海「沙堡長城」,加劇美中對抗》。報道稱,儘管中國今年已經面臨很多危機和挑戰,但近幾個月來南海又再次成為一個氣氛緊張的競技場。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首次宣稱,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張「非法」。美國海軍最近在這一區域內部署了「尼米茲」號和「里根」號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並且舉行了演習。除了執行航母行動的美國海軍戰鬥機及縱橫交錯的P8-「波塞冬」海上巡邏機之外,美國空軍還派出了1架B-52戰略轟炸機。
為了南海國際海域的自由航行,美國需要如此大動干戈嗎?究竟中共在南海要幹什麼?中共的外宣官媒《多維新聞網》幾個月前發表了一篇報道,標題是《解碼中國戰略核潛艇南海「堡壘海區」,中美水下較量無聲》,非常明確地回答了這兩個問題。該報道提到的中共遠程彈道導彈核潛艇所攜帶的遠程核導彈,對準的是哪個國家?答案很明顯,就是針對美國。
該文介紹說,美蘇冷戰時期,蘇聯手中賴以威懾美國的是核大棒,即在保持相互毀滅的「恐怖平衡」之下,美蘇競相發展「二次核打擊能力」,而隸屬於海軍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隨着中國新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與潛射彈道導彈的服役,中國真正具備了「二次核打擊能力」的時候,中國就不得不認真考慮部署問題,是否要象蘇聯一般,建立「堡壘海區」?這篇報道說,中國軍方似乎是有意將南海打造成中國的「堡壘海區」——彈道導彈核潛艇發射陣地。
《多維新聞網》的報道還明確表示,「美國之所以揪住南海問題不放,除了南海在國際海運上的重要性,屬於美國維護海洋霸權必須控制的咽喉地帶外,更為關鍵的在於南海對於中國『二次核打擊能力』的特殊意義,屬於中國打造中的『堡壘海區』。中美南海鬥法,你來我往,好不熱鬧,但更為關鍵的不在水面上,而在水面下」。
顯然,美中兩國海軍在南海對陣的關鍵原因在於,美國試圖阻止中共圈占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之間的大片國際海域,不讓中共把這片海域變成中國的「內海」,進而把用於攻擊美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隱藏在這個深海海域。為什麼中共要花大力氣建造這個「堡壘海區」?因為只有在這個深海海域裡,中共的戰略核潛艇才可能不被美軍發現,它因此就掌握了用核武器隨時攻擊美國的主動權。這就是中美冷戰爆發的原因之一。
二、蘇聯首創發動二次核打擊的「堡壘海區」戰略
二次打擊是核戰略術語,也稱為核報復,指核戰力在遭敵方首輪核襲擊後還能存活下來並予以核回擊。通常,核大國之間處於冷戰狀況的情況下,針對敵國的核威懾手段通常有三種,即陸基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和彈道導彈潛艇。中共最先建立了陸基彈道導彈戰力,目前正在研發新一代遠程轟炸機轟20,同時也裝備了彈道導彈潛艇。從這三種核威懾手段的實際效能來看,陸基彈道導彈的基地很容易被摧毀,戰略轟炸機飛抵轟炸地域之前很容易被擊落,只有彈道導彈潛艇被認為是唯一可靠的核武器二次打擊的載具。因此,彈道導彈潛艇被冷戰中的雙方視為威脅程度最大的海基核力量。
美蘇冷戰期間,蘇聯考慮到戰略核潛艇需要在深海海域才能安全地隱藏下來,所以提出了「堡壘海區」戰略,即選定某海域,重兵設防,把這個海域打造成海上堡壘;然後,將彈道導彈核潛艇的發射陣地設置在堡壘海區,以增強「二次核打擊」能力。在這一戰略指導下,蘇聯裝備二次核打擊戰力的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分別建立了自己針對美國的「堡壘海區」。其北方艦隊的核潛艇基地設在靠近芬蘭邊境的扎奧焦爾斯克(Zaozyorsk)和加吉耶沃(Gadzhiyevo),以面向北冰洋的巴倫支海為「堡壘海區」,海基核導彈可飛越北極襲擊北美大陸;而太平洋艦隊的核潛艇基地設在勘察加半島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附近的維柳奇克(Vilyuchik),其「堡壘海區」是面向白令海及阿拉斯加的鄂霍次克海,該艦隊的海基核導彈可向東攻擊北美大陸。
正因為「堡壘海區」對蘇聯非常重要,所以防範森嚴。維柳奇克核潛艇基地所在的維柳奇克市曾被蘇聯規定為保密城市,而該基地所在的勘察加半島則全都設為禁區。1987年,大韓航空從北美飛往漢城的007號航班因偏離航線,誤從鄂霍次克海這「堡壘海區」高空自北向南飛過,待進入蘇聯的庫頁島上空時被蘇聯空軍戰鬥機擊落,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死亡。
三、中共打造彈道導彈核潛艇的發射陣地
以前美國對中共的「海基核力量」不太擔心,這有兩個原因。第一,中國的第一艘092型導彈核潛艇1978年動工,到1988年9月才成功地發射彈道導彈;而1990年代中期以前,這種巨浪1型潛射彈道導彈的射程不過2千餘公里,最多可以打擊美軍在日本的軍事基地,但夠不着美國在太平洋上最接近亞洲大陸的關島基地。第二,中共海軍當時將彈道導彈核潛艇部署在北海艦隊,平時在渤海灣和黃海活動。但渤海的平均水深只有21米,黃海平均水深44米,潛射彈道導彈要在潛艇內垂直安裝,這種導彈至少13米高,加上其他發射用設施以及潛艇所必需的瞭望塔的高度,潛艇本身的總高度會接近20米。所以,彈道導彈潛艇在渤海行駛,基本上是接近水面的,它在黃海中活動,也很容易被衛星發現,因此可能遭到打擊。
進入21世紀以後,中共海軍研發了巨浪2型潛射彈道導彈,最大射程達到8千公里,可以打到夏威夷了,但是,潛艇在北海艦隊轄區內仍然缺乏隱蔽性。於是中共開始模仿蘇聯的「堡壘海區」戰略,選定南海作為海基遠程核打擊力量的發射陣地,把彈道導彈潛艇劃歸南海艦隊管轄指揮。為此,專門在海南島的三亞軍港建立了海軍第二潛艇基地,2016年後進駐了由094A型彈道導彈核潛艇、093型攻擊型核潛艇、093B型攻擊型核潛艇組成的「戰略打擊梯隊」。
南海面積達350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12米,尤其是南海中部的南海海盆水深在3,400米至3,600米,便於彈道導彈核潛艇這樣的大型潛艇的隱蔽和活動。然而,那裡是公海,任何國家的空中、水面和水下反潛裝置都能隨時偵測中共的「二次核打擊能力」潛艇部隊的活動。為了設法把公海當中的南海海盆水域圈占下來,中共便開始了在暗礁上吹沙造島、建立海軍前進基地的計劃,以便今後能運用從這些前進基地出發的水面艦隊和空中力量來封鎖該海域,保障其彈道導彈核潛艇編隊的安全隱蔽和海底潛出攻擊的自由。
四、造島圈海,中共三次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中共曾經聲稱,從越南東部到馬來西亞北部,再到菲律賓西部的整個U型袋狀南海海域自古以來都是它的領海,這就是所謂的「九段線」說法。亞洲史學家王賡武認為,「九段線」只是19和20世紀日本歷史學者用來界定南中國海海域的界線;國際海域劃界專家茲瑞克指出,傳統海上疆域線決定的是群島的主權,並非各國管轄海域的界限。2014年3月菲律賓向海牙國際常設仲裁法院提交備忘錄,請求就中國主張的「九段線」作仲裁。2016年7月12日,海牙常設仲裁法院的仲裁庭就「南海仲裁案」作出判決,裁定中國對南海「九段線」範圍擁有歷史權利的說法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中國是簽字國)。
由於中共用「九段線」把南海大部分海域圈成領海的說法違反國際法,它退而求其次,宣稱南海水域的一些暗礁是中國領土。據中共2019年拍攝的一部紀錄片《南海,南海》顯示,漲潮時人站在這些礁石上,海水會淹到人的腰部,顯然這些公海中的暗礁並非有人長期居住的自然形成的島嶼。這種強占暗礁的做法是中共第二次違反公然違反國際海洋法,因為海洋法明確規定,漲潮時被淹沒的礁石不屬於任何國家的領土。
中共強占暗礁的真正目的是造島圈海。從2013年開始,中共自行在離其領海幾百公里之外的公海中的暗礁上建造多個人工島,形成了人造「領土」,並把人工島周圍12海里的水域圈占為「領海」。這是第三次違反國際海洋法的行為,因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只承認自然形成的島嶼周圍12海里的領海範圍,但不承認通過填海造陸、由暗礁建造出來的露出水面的島嶼周邊的領海。
五、中共完成對美核攻擊的技術準備
2015年《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報道,該文透露,美國計劃到中國在南海修建的人工島嶼附近進行「航行自由」海軍巡邏……,這些巡邏進入至少其中一個人工島域的12海里範圍以內,其目的是對中國擴大領土主張的努力挑戰;美國官員稱,中國通過把岩石和暗礁擴建為足以建設軍用跑道、雷達設備和士兵營地的島嶼,加強對這一戰略水道中大片海域的領土主張。
經歷了7年的造島工程,中共在南海公海水域強行建造多個海軍前進基地的工程已初具規模。BBC最近邀請軍事分析師亞歷山大·內爾(Alexander Neill)介紹中共海軍前進基地的現實狀況。內爾說,自6年前中國開始在南海南部開發多個礁石與環礁以來,衛星與空中監控顯示,這是全世界海洋工程與軍事建設領域最壯大的工程之一,有3千米長的飛機跑道、海軍泊位、機庫、加固的彈藥掩體、導彈發射井與雷達站點等建在人造島嶼上的軍事設施。
而中共官媒則報道:這些海軍的前進基地建成後,中國海軍立即開始在南海海域設置「岸基水聲探測系統」,即海底聲吶陣列;中國在南海的填海造陸使中國在南海擁有數個機場,作戰半徑覆蓋整個南海。通過空中的新型反潛巡邏機,水下的海底聲吶陣列,以及潛艇、驅逐艦、具備反潛能力的056A型護衛艦,中國的南海「堡壘海區」已初具雛形,海基「二次核打擊能力」不再是紙上談兵。
以前,中共的戰略核潛艇藏不住,一行動就會被發現,所以它的所謂「二次核打擊能力」是個紙老虎。現在,紙老虎變真老虎了。中共可以隨時讓戰略核潛艇在海南島的三亞軍港完成維修和補給後,進入南海的深海海域,潛藏在那裡而不被美軍發現;在南海「堡壘海區」空中、水面、水下三位一體的嚴密警戒下,中共的戰略核潛艇可以獲得極大的機動自由;它隨時可能從深海里悄悄地進入廣闊的太平洋而不被發覺,然後接近美國的西海岸,向美國發動核攻擊。今年年初的中共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的中途島演習,就是圍繞這一目的之初次練兵;而中共上個月剛宣布的針對美國的太空戰體系部署完畢,意味着中共戰略核潛艇的海基核導彈可以通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實現對美國任何目標的精準打擊。
六、中美冷戰的四個特徵
美蘇冷戰結束30年後,美國再次面臨一個紅色大國公開發出的真實核威脅,因此中美關係急劇惡化。美國對中共採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在政治、金融、軍事、反間諜等許多領域四面出擊。2020年,中共在軍事方面高調宣布的三個行動(挺進中途島實施三軍演習、南海戰略核潛艇「堡壘海區」建成、對美太空戰完成部署),直接點燃了對美冷戰,美國除了應戰,別無選擇。
根據美蘇冷戰的經驗教訓,我提出中美冷戰今後的四個特徵。
第一,冷戰一旦開場,雙方就進入了總體戰,按照重要性來排列,冷戰狀態下的總體戰包括軍事對抗、諜報對抗、經濟對抗、政治對抗四大核心領域。而外交不屬於核心領域,只是輔助手段。
第二,進入冷戰的雙方會在各領域的交鋒中不斷採取互相施加壓力的行動,於是兩國在冷戰狀態下的對抗便逐步升級。
第三,這四個核心領域裡的對抗一旦升級了,就不可能全面退回到原點。雖然在經濟領域雙方還會談判,但在軍事、諜報、政治各核心領域裡,若取消對抗行動將構成嚴重的自傷,可能因此引起決策層的政治衝突,所以中美雙方只可能有策略性的暫時和局部緩和。如果在四個核心領域裡的對抗持續不變,外交輔助手段無法化解核心領域的對抗。
第四,不斷升級的冷戰狀態使雙方都沒有退回冷戰前舊狀態的退路,而只能沿着冷戰自身的對抗、升級、再對抗、再升級的規律。走向冷戰的終點,即其中一方因國力不濟而失敗,這是美蘇冷戰幾十年所展示的歷史軌跡。
可以說,北京的一系列行動最終把美中關係徹底翻篇了,民間對昔日美中關係的種種懷念,無法阻止冷戰的滾滾車輪。2020年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此,美國的全部重心會陸續轉移到西太平洋地區,而中美關係逐步走向冰凍狀態已不再是懸念。
(全文轉載自自由亞洲電台)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首發或轉載。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或原作者,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