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眾號的倒掉

ida
2024-09-16
image
網絡圖片

8月,闊別祖國六年之後,我和家人回國探親。因為年幼的孩子不適應國內的炎熱天氣,我預先計劃的遊覽項目基本上全部取消,改成在家吹空調趴窩。唯一的一次出門,就是21號去拜訪「貞觀」編輯部。

後來才知道,那一天,正巧是「貞觀」被禁言的第一天。

約訪是一個小小的夙願。和那些動不動發十幾,甚至幾十篇文章的資深作者比較,我只能算是一個醬油黨,這麼多年裡,總共就在那裡發過三篇文章。但是,我一直很喜歡乃至很尊敬這個公號,理由很簡單:他們是「有態度,有溫度」的集體。

有態度的公號挺多,有溫度的很少。

我在「貞觀」發第一篇文章是在2017年。那年春節,也是帶着孩子回國探親。春節的西安燈會很著名,不可不看。一周之內,我們全家把城牆和大唐芙蓉園的燈會都看了。總體說來,我覺得城牆燈會的遊覽感受好過大唐芙蓉園的燈會。閒着也是閒着,回家之後,我從價格,管理和服務,友好程度,彩燈水準,景點標識清晰度,地理位置/交通難易程度,餐飲娛樂,廁所等方面對兩個景點一一做了評測,並且打了分。熟悉古早bbs風格的同學可能發現了,這是bbs老用戶常見的商家打分方式。這篇文章其實沒啥營養,純粹的個人感受。寫完之後,一鍵發送,投給了貞觀公號,然後就踏上了歸途。

在阿姆斯特丹轉機的時候無聊刷手機,發現郵箱裡躺着一封郵件,說是這篇稿子被採用了,要我補充一些照片,所以,又從相冊里挖了些照片發過去。來信的人自我介紹是「貞觀」的主編,我們就這樣建立了漫長而平淡的聯繫。

「貞觀」的文章挺好看,但我不是每篇都看,忙起來好長一段時間不看。標題基本上是每一篇都瀏覽過的。它喜歡在別人仰望月亮的時候,低頭撿拾地上的便士,為此使人分外覺得溫暖。確實如後來的自剖文中所說,「貞觀超過2/3的文章都來自於普通人的日常寫作記述。他們向貞觀投稿,講述自己的日常生活所感所遇所思,這些內容大多立足於陝西、西安,作者也主要來自於陝西,或者與陝西有交集,文章風格各異,內容多元。創立貞觀的出發點,是為普通人提供感知和記錄真實生活的多元化寫作表達平台,到現在投稿作者過萬,刊發過文章的作者超過2000名。有些作者熱愛寫作,供稿較頻繁,更多的陌生作者是覺得遇到值得記錄的事,有感而發,進行投稿。」

也正因為這個創立和運營初心,「貞觀」在陝西的讀者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常常是一文既出,回復雲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據說,很多陝西省和西安市的政府部門和官員非常關注「貞觀」。

西安是旅遊城市,文旅事大,「燈會」一文刊發之後引發了小小的影響。小道消息甚至言之鑿鑿地說,大唐芙蓉園的同志們讀完不咋開心,為此,特地到某省級權威媒體發了一篇文章,表示自己棒棒噠(言下之意是「貞觀」那篇文章是有人別有用心,惡意抹黑),這個回應思路實在非常經典,令人拍案叫絕。

「貞觀」其實發過不少監督類稿件,當然,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大部分監督類稿件不涉及重大問題,多半是和風細雨萌萌噠。記得有文博專業人士在「貞觀」發文,對陝歷博的展品說明牌內容挑刺,一條條分析,打臉打得「啪啪」響。那一次不用小道消息,我們也看出來了,陝歷博的同志們讀完也不咋開心,一些博物館的員工甚至都不掩藏自己的身份,一哄而上,在留言區撕巴起來。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那抓頭髮、揪鬍子的群毆場景,兩個字概括:「愛看」。

我忘記後來的結果是怎麼樣了,好像陝歷博領導重視了起來,表示要邀請專家全面排查改進工作。

領導都重視了,那必然是HE了——這簡直是一定的。

然後,「貞觀」繼續挑刺,好像還順手嗶嗶了別的博物館。

又過了好幾年,我又寫了一篇歐洲動物園遊覽記發在了「貞觀」。如果印象沒錯的話,那應該是他們的約稿。那段時間他們批了西安本地的動物園,約稿是為了進行比較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看「貞觀」的文章樂趣之一是看讀者留言。有的公號內容很有水平但留言很少,有的公號留言很多但是泥沙俱下。「貞觀」是一個很好的平衡,讀者留言很多水平比較高。文章在這裡發表之後,只完成了一半的工作,是讀者的留言把他們補齊。「動物園」一文的讀者反響沒有「燈會」一篇那麼大,我記得不少人說這種比較有點強人所難,走都走不穩就不要想跑了。

第三篇文章就是在去年。因為幫朋友買了兩台餃子機,我在朋友圈持續跟蹤它們從河北邢台轉運都柏林的路線,可能這個跟蹤比較有意思,又被主編同學看到了,她又來約稿。我拖了一段時間,總算把一大堆瑣碎的朋友圈文案整理了出來。他們把這篇稿件發在首屆「中國—中亞峰會」開幕式的時機,引發了非常大的反響。可能因為角度新穎,讀者好評如潮,後來又入選了「豆瓣」2023年度故事,並且被選入了《延河》新設立的「新大眾文藝」專欄。

《延河》是這麼表揚我們的:「充滿真情實感,元氣淋漓,可以看到新的時代,新的生活,也能看到新的問題,新的語言。它像《詩經》中的『風』,來自廣闊的大地和田野,他們的歌吟,他們的詠嘆,真實自然,鮮活生動,歷千年仍感動人心,有無窮的魅力。」

他們並且熱烈讚美:「我們歡迎這樣的作品!我們期待這樣的文學!」

(照抄這麼多表揚,主要是引用別人的話表揚自己,會顯得自己雖然很謙虛,但實則很牛逼)

以上就是我和「貞觀」淺淺的緣分。和這兩天陸續發表回憶錄的各路作者經歷相比,可以說是不值一提。但是,從我被發表的文章題材可以看出,貞觀並非以「追求爆款」為目標。他們更多看重的,是對於普通人生活的具體展現。

愛具體的人,關注具體的生活。

貞觀創業八年半,絕大部分作者是普通人。他們在生活中或許因為一個契機,或許有了片刻空閒,把自己的半生凝結為一篇文章,因為表達的衝動,投給了這個公號,才鑄就了貞觀的厚度,深度和廣度。大家寫,大家評,「貞觀」在本地深厚的影響力,是這麼一點一滴培育起來的。

也會做適度的監督工作。有人開玩笑說,「貞觀」暴露的問題,如果能被解決,很快就會解決。如果問題不能被解決,「貞觀」很快就會被解決。

印象中,除了發文,「貞觀」做過不少線下工作,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個,第一個是「西安溫度」活動。

從2017年開始,貞觀聯合西咸新區完成了兩季「西安溫度」活動。他們組織青年設計師團隊,無償為街頭巷尾的小店、攤販乃至於普通人家進行設計改造。這個活動最少完成了20個作品。

來看看他們改造的一家舊書店。

一個公眾號的倒掉
網絡圖片

還有這些:

一個公眾號的倒掉
網絡圖片

另外一個,就是「黃河邊的課堂」公益支教活動。

一個公眾號的倒掉
網絡圖片

黃河對中華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陝西,它從高原而下,流經渭南、延安、榆林等縣市,總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在生態治理以及高質量發展的大題目之下,「貞觀」選取了鄉村教育/教育公平這個切口,20年初,邀請了包括學校、科技創業公司、上市公司、文化藝術機構、體育團隊等多家頂級本土機構,100多名支教老師,歷時半個月,沿着陝西境內的黃河流域,從延川永坪鎮小學,到潼關秦東鎮西北村小學,再到合陽縣洽川鎮中心小學,為黃河邊的鄉村孩子們帶去了多樣化的優質課程。

人民網當時的報道說,「每一站的第一堂課,都有專業老師來為學生們講授黃河課,旨在讓學生們了解自身生活的環境以及歷史人文,從黃河的源頭講起,在帶領學生們學習自己的家鄉與黃河有關的內容……『給鄉村孩子們種下一顆理想的種子』。」

有這些機構參與了公益課程:陝西省小天鵝藝術團、西安梁家灘國際學校、曲江二小、西咸新區灃西一小、長安航空、長安競技俱樂部、藍岸新科技、斑斕繪本、第六鏡科技、周二晚八點、西安雲豹美式橄欖球俱樂部、領心思維、以琳特殊兒童康復中心、西北大學仲夏夢戲劇美育工作室、整個設計……

毫不保守地說,經由「貞觀」的推動,我們的社會曾經變好了那麼一點點。

那些溫情的歷史已經過去,這個歷史上少見的炎熱夏天,一直耕耘於中華大地一角的「貞觀」,因為一篇文章,突然火遍全國。然後,背負了無數罵名。

「貞觀」的創業者有傳統媒體的背景,他們的專業性是不容置疑的。我認為,正因為長期關注普通人的故事,使得他們在面對這篇投稿的時候,沒有充分地意識到它的危險。也就是說,從爆款文章出台的前後判斷來說,他們輕敵了。

最初的失誤,是在處理稿件的時候,信源標註不足。如一位朋友所說:「(最初的稿子)對事實陳述沒有註明信源,比如『畢業於211』,這是有辦案人的信源的。如果在稿子中寫,『辦案mj說,211』,這樣就沒有一點點失實。如果不想在稿子中註明信源,也可以在文章最後注釋統一註明,就像今天這篇說明,想必就不會有封號的危險。」

在事實核查方面,他們的工作也有疏漏。朋友分析說:「殷鑑不遠,這樣的爆款文章如果處理不好,一定會被封號,因為太爆款了。比如說學校名字都搞錯,如果我是編輯或者記者或者作者,得到了學校名,我也知道這個死者的真實姓名,那一定有很多種簡單方式去驗證這個信息的真偽,並且能夠從死者的大學生活中獲得很多有用的信息,甚至可以摸到很多採訪的旁證。至少只要做一點點,就能立刻證偽單方信源,所以,這難道不是一個寫作者跟一個發布者應該去做的嗎?尤其是一個嚴肅的發布者,而且我看一些採訪,這個公號還是一向有志於做一個嚴肅的發布者的。可能在爆款的誘惑面前失去了理智,或者說,只是他們的常規做法以前不出事,只是因為沒有找到真正的爆款。」

朋友早年間是很優秀的記者,後來上岸,關注具體的生活去了。我承認他說的都對,專業新聞媒體理應如此。但我還要說,「貞觀」並非一個純新聞媒體。如上文所言,他們更多的是一個表達的平台。他們沒有能像處於風口浪尖上的新聞媒體那樣,時刻張開利齒,豎起耳朵。

長期關注普通人的講述,展現時間線模糊的生活,多少軟化了他們的心態和技能,最終「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這都是馬後炮。回到21號那天。

選擇中午去,是因為我不想打擾他們下班之後的私人時間。但這也決定了,我不可能停留很長時間。

那段時間,西安熱得要死。打上滴滴的瞬間,心情是很愉悅的。不僅僅因為脫離了育兒的負擔,也因為要去見神交已久的老友。車子一路往東,我還在貞觀的讀者群里嘚瑟:「猜猜我要去哪裡啊?」

車到旺座曲江,烈日炎炎中找到了辦公樓。老友來接應,一路電梯,就到了編輯部。

那個時候,因為那篇文章,網絡上眾議洶洶,正沸反盈天。見面之前,我一直忐忑,感覺那個見面時機實在不是很好。在我的想象里,他們正在四面楚歌,焦頭爛額。去之前我再三地問,「沒問題嗎?」「真的不會打擾你們嗎?」得到肯定的答覆之後,我依然不怎麼放心。

出乎預料的是,編輯部非常安靜。也許是因為午休,光線甚至有些暗。一個身材中等的男人匆匆走過,「這是陳鏘!」於是我趕快拉住他,強行合了一張影。

陳鏘是貞觀的「頭牌」之一,我這麼說是有群眾基礎的。很多貞觀的老粉說,一看到標題就知道這篇文章又是陳鏘寫的,因為他的文字帶有濃烈的個人色彩和地域特色,所以圈粉無數。貼幾個能搜到的文章標題:《在葫蘆頭店看到女顧客,該怎麼辦》,《本想去岐山看妲己蹦迪,卻意外收穫一個土味景區》,《穿着尼龍襪皮涼鞋的西安老頭,值得你叫一聲北北》,《在陝西吃了個鍋盔,感覺像挨了秦始皇一個嘴錘》。

陳鏘一點兒也不像他的文章中那樣談笑風生,反而顯得有些拘謹。我覺得他是一個i人,只是逃走未遂才被迫留下了一張合影。

「貞觀」其實有許多優秀作者,雖然不是人人多麼像陳鏘那麼有辨識度,但他們的作品留下了更為深遠的印記。以被《延河》選取的兩篇文章為例,一篇叫《半坡天橋下的日結女工》,一篇叫《西安興隆社區:被裹挾在高新區未來中心的魔幻現實》,都是目光沉降到社會底層的佳作。

一個公眾號的倒掉
網絡圖片

在我的印象中,一二十年之前,這是傳統的嚴肅媒體才會做的深度報道。現在嚴肅媒體死得七七八八了,「貞觀」卻一直在做,光這一點就讓我肅然起敬了。

在編輯部中午留守的人當中,我和上文作者,湯加和鐺鐺匆匆見了一面。她們都是秀氣文靜的女孩子。

編輯部的門口有一個桌子,上面放了一些小擺件,裡面有一個奇怪的紀念品:泰山石敢當。貞觀的同學笑言:「是特地放在這裡的……」

因為時間緊迫,吃了頓飯,又馬不停蹄地去了位於曲江創意谷的貞觀books。這裡原來是曉書館,後來歸「貞觀」所有,成為了一個俱樂部一樣的活動空間。這裡很有藝術感,空間感極佳。後來得知,這是日本建築設計師藤本壯介以「知識森林」為概念營造出來的。

一個公眾號的倒掉
網絡圖片

陳列的書也比較有特色。

我關注到有一塊地方特別放置了陝西作家的書籍。也許是中午時間,人不多,在文創櫃檯逗留了一會兒,點了兩杯咖啡。

一個公眾號的倒掉
網絡圖片

「貞觀」的同學介紹說,這實際上是一個會員制的圖書館,裡面會有活動。記得馬上舉辦的是江蘇省崑劇院的崑曲「《1699.桃花扇》(施夏明、單雯)讀本會」。美人在前令我非常心動,可惜因為家事羈絆,未能參加。

爆款文面世之初,很多老粉說,很高興「貞觀」能借這個機會出圈,沒想到出圈之後卻被圍獵。這也是我此行最大的疑問:事情會怎麼樣?會不會導致最終封號?畢竟幾年前某知名大v就是在如日中天的情況下,因為一篇虛構文章導致全盤被封殺。他們當時給我的感覺是始終保持謹慎樂觀。讀者群里的朋友們知道我在「貞觀」紛紛轉來問候,問他們感覺怎麼樣。「貞觀」的同學帶着一絲無奈說:「都這樣了,還能咋地。」

因為是工作日午間,一切都非常匆匆,呆了兩個多小時,就要離開了。一路又從貞觀Books走回辦公室。許多話,最終凝結成分別時的一句,「加油!」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隨着年歲見長,每次回國見老朋友,我都會想起杜甫的《贈衛八處士》。「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滴滴平穩地離開了。看着前方的空曠道路,我回想着我們的對話:「能頂得住嗎?」「沒事。」

但現實是,有事。

後來才知道,我去的那一天,正好是「貞觀」被禁言的第一天。關注者還能看到文章,沒有關注的人已經搜不到這個號。一時議論四起。我和大多數人一起,依然抱有幻想,覺得它在小黑屋裡呆一段時間還會出來。

有意思的是,有一位貞觀的作者說,被禁言一周之後,貞觀仍然給他發出了一筆稿費。

9月4號,半個月時間到了,「貞觀」也該放了吧?然後,所有的人都看到這個結局:

「貞觀」徹底地消失了。

「貞觀」死了,這多少讓人唏噓。畢竟創業八年,背後的團隊投入了很多。但是在如今文字媒體式微,短視頻和直播風頭甚勁的今天,對於這個團隊來說,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脫離了舊的殼,也擺脫了桎梏,那就收拾行裝,繼續向前吧。

去編輯部的時候帶去了自己的一本新作。現在看看,我在扉頁的題詞挺應景的。

一個公眾號的倒掉
網絡圖片

理想不死。

心中有光的人終會重逢。

回見!

文章來源:豆瓣

猜你喜歡

網號時代要來了,我的看法

關爾東  2024-08-03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