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二舅,讓互聯網再一次撕裂。
一個世界感動莫名,另一個世界憤怒不止。
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彼之雞湯,吾之毒藥。
彼之淚水,吾之濁醪。
薛定諤方程的確連續,沒必要坍縮了,這就是一個平行世界。
然而,眾聲喧譁,二舅無語。
一切都是外甥說了算,十一分鐘的視頻,二舅一句話也沒有說。
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悲喜由你,自身無法訴說。
總得讓人說一句話,表個態:
滾蛋吧,外甥。
1. 尊重每一個個體,但別歌頌苦難
尊重每一個努力和認真活着的個體,但別歌頌苦難。
在大時代面前,個體很脆弱,每一個努力活着的個體都值得尊重。
時代的一粒塵土,壓在個體身上,就是一座山。

當個體被時代的塵土碾壓時,需要的不是歌頌,而是反思。
作為普通人,是不是就只能默默承受時代的碾壓?
作為普通人,是不是只有「天才少年」的不幸才值得歌頌?
尊重個體的二舅,但不尊重這種標本的塑造。
2. 二舅歲月靜好,周頡才能在朋友圈撒歡
二舅在負重前行,周頡在歲月靜好。
當二舅被歲月靜好,周頡們才能在朋友圈肆意撒歡。
認真活着的人,其實不需要觀眾。
需要觀眾的人,都是因為有他人在負重前行。
周頡們三十歲不到,名下就有6套房產。
二舅一身殘疾,還要養護他人。
這個時候,還在假裝歲月靜好,那麼邪惡就會在人間狂歡。
3. 艱難的二舅,凝視的外甥
很多時候,他人只是在凝視!
不管文字如何美好,二舅的生活是艱難的。
不管外甥如何表示共情,卻與他站得極其遙遠。
痛苦是寫作的源泉,但一定不能是你的痛苦。
二舅的苦,果然成了外甥的藝術源泉。

自己的精神內耗,卻要二舅的苦難才能治好?
二舅的存在竟然不是為了自己,這難道就是二舅存在的價值。
別凝視二舅,請幫助二舅,外甥。
否則,滾蛋吧,外甥。
4. 後浪與二舅,怎麼如此相似
還記得2020年的「後浪」嗎?
視頻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勵志、熱血,
像是長輩對晚輩們的誇讚與祝福。
但虛偽的表演,讓以偏概全的例子更顯造作。
假裝的樂觀,讓那些掙扎在生存線上的孩子更加難受。
今天的二舅,是不是和後浪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種在紅腫傷口搔癢的感覺,撲面而來。
二舅本是被踩碎在牆角的黑色瓦礫,
小破站你非要給它刷上一片腮紅呢?
5. 不追問苦難的原因,那就是巨嬰
「年近九十的老人,依靠撿垃圾來維生」,被歌頌為「沒有理由不努力」。
「每天堅持開直播,只為了給自己治病」,被歌頌為是「敬業」「自強不息」。
小時候看新聞,看到邊遠山區的孩子,跋山涉水走上幾十里山路上學。
坐在電視機前的你,感動,流淚。
這些故事聽得少嗎?
可年齡大了,難道就不應該想想,原因是什麼?
如果僅僅像與五歲的時候一樣感動,那是不是巨嬰?
6. 不要消費苦難,而要消滅苦難
面對苦難,自力更生的二舅的確值得點讚。
但苦難不值得驕傲,消滅苦難才值得驕傲。
改革開放以來,消除幾億人的貧困,這值得驕傲。
如果哪一天,還在歌頌貧窮,那就是愚昧反智。

苦難是逼不得已,不要消費苦難。
苦難是社會毒瘤,我們要消滅苦難。
7. 眼淚不能消滅苦難,制度才可以
眼淚不能消滅苦難,制度才可以。
如果你只是借別人的故事一哭,與外甥借二舅的痛比照幸福沒什麼區別。
在中國的角落,還有很多這樣的「二舅」。
他們聰明智慧,他們勤勞刻苦,
他們善良孝順,他們任勞任怨。
但他們拼盡了全力,他們忙碌了一生。

但生活依然困難,人生毫無改變。
必須有更好的制度和體系,讓這些人幸福快樂。
個體的眼淚毫無意義,那只不過用來澆你心中的塊壘。
8. 讓二舅賺點錢,比較重要
制度的事情需要時間,體系可以慢慢建立。
現在最迫切最緊要的,就是讓二舅賺點錢。
二舅乾的木工活,很明顯在這個時代落伍了,賺不了幾個錢。
二舅年齡也大了,需要留點錢養老。
而且姥姥年齡那麼大,還是二舅在負責。
太需要錢了,二舅開直播才合理。
趣店羅老闆有的是錢,打賞肯定是百萬級的。
一個負責任的外甥,如果不是熬雞湯,這個時候應該在乎的是臉面?還是二舅的餘生呢?
9. 這世界最快樂的人是誰呢?
這個世界上第一快樂的人:
是不需要對別人負責的人。
第二快樂的人:
是從不回頭看的人。
以上這些話完全不對。
這世界第一快樂的人:
是從二舅的苦難中品嘗出自我幸福的人。
第二快樂的人:
是慶幸自己沒有成二舅實際就是二舅的人。
10. 警惕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斯德哥爾摩症,是指被害者愛上苦痛之源。
在這種症狀下,人們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網友們歌頌二舅,在歌頌之餘自我感動。
這些給予的一丁點「善意」,是對苦難的「恩賜」,也是對苦難的麻木。
在一場「敬二舅」的狂歡後,還剩下什麼?
只剩下外甥那句「又生在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我理應度過一個比二舅更為飽滿的人生」。
有時候苦難是沒有辦法,這不值得回味。
但有些人,卻偏要從苦難中找出一些樂趣來。
11. 將個人悲情歸於宏大敘事
將苦難歸於命運,這是無奈的不幸者的自我救贖。
將艱難付諸天意,這是古老專制時代的主流敘事。
不能幫忙解決問題,就把問題推給苦難者自身。
一切都是你自己的問題,誰叫你上輩子不乖呢?

如果一個人遵紀守法,認真工作,但卻一直遭遇苦難。
那就要思考,到底哪裡出現了問題。
個人悲情不必歸於宏大敘事,但應該有反思的權利。
12
毛姆說:苦難無法使人更高貴,反而使人更卑微。
所以,旁觀者不要去歌頌苦難,而是應該消除苦難。
尼采也說: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
所以,對於苦難的個體來講,的確應該再鼓起勇氣。
這個視頻解讀已經有點走樣了,感動,反感動,反反感動……
其中一個解讀最為奇特:二舅只是想告訴我們一個答案,不要亂打針,特別是第4針。
作為一個數學愛好者,我對二舅有另一種看法:
這個要用微積分來解釋,這世界不只有一個二舅,每個村都可能有一個二舅,每一個二舅dx都是一個微分,每一個微分f(x)都有一個自己的故事,從這些故事裡我們能求出導數,找出規律尋求原函數(命運原因),最後積分就能得出這些人的總體命運。
這種命運一定悲涼,歌頌就是一種惡。
所以,滾蛋吧,外甥。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量子力學,原文已被刪除)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