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台課聚碳酸酯反傾銷稅 學者:ECFA紅利漸失

方泠卉
2023-08-15
image
高雄港區貨櫃場。資料圖片。(中央社)

中國商務部8月15日起對台灣產的聚碳酸酯實施反傾銷稅。學者指,中共對台經貿脅迫,ECFA紅利漸失。

綜合中央社報導,中國商務部14日公告,初步認定台灣產的進口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簡稱PC)傾銷成立,15日起以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各公司所生產的被調查的產品時,應依據初裁決定所確定的各公司的保證金比率向中國海關提供相應保證金。

據台灣海關統計,台灣聚碳酸酯1年出口至中國約8至10億美元、占整體逾7成,顯示中國為主要市場。經濟部官員表示,中國反傾銷立案調查的最終判決預估11月30日出爐。

中國此舉是否為反擊賴清德副總統近日過境美國?台灣行政院長陳建仁15日在高雄接受媒體聯訪表示,中國的做法無助於兩岸貿易的正常往來,且對台灣業者相當不公平。

陳建仁指出,台灣總統、副總統出訪和過境行之有年,均按往例安排,中國沒必要藉此無端挑釁。對於中國實施反傾銷稅,政府去年起就已面臨,已經協助業者。這次的反傾銷稅問題,經濟部也已協助業者進行相關訴訟。

陳建仁認為,這件事可以從三個不同角度看。其一為,繼續了解中國的各種經濟手段;其二為,要擴展各種產品的外銷市場;其三為,提升產品多元化、高階化,增加市場;最後希望政府能協助業者因應中國不必要的經濟手段。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顏慧欣說,通常在課徵反傾銷稅案子上,只要提出臨時反傾銷措施,寒蟬效應就會形成。為免額外的關稅成本,被調查廠商會傾向於暫停出口,中國中下游廠商也會持觀望態度,有了風險氛圍,進而影響商業交易。

顏慧欣指出,聚碳酸酯是ECFA早收清單小項之一,等於先前的受益產品現在被說有問題,先前還有一例為石斑魚;接下來恐須注意中國會不會再拿ECFA早收清單項目,對台構成經濟脅迫壓力。

對於中國商務部初步認定台灣產的進口聚碳酸酯傾銷成立,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張弘遠認為,這和中國經濟衰退的大背景有關係。

他說,中國目前內需不振、外需欠佳,在經濟吹逆風情況下,中下游廠商數量恐也有減少,若再開放進口聚碳酸酯,將會影響產業;推估官方欲藉這些措施把市場紅利留給境內的石化供應鏈廠商,讓境內廠商只能和本土廠商進貨。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救救工廠:工廠真的卷不動了

浦銘心  2024-11-04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