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對台再砍ECFA 「凸顯未具犯台能力及經濟困境」

方泠卉
2024-06-03
image
基隆港。資料圖片。(I-HWA CHENG/AFP via Getty Images)

台灣新任行政院長卓榮泰5月31日首次赴立法院做施政報告並接受質詢前,收到中國官方送來的「大禮」:6月15日起中止134項台制商品的減讓關稅。學者認為,中方此舉顯示其自知尚未具備武力犯台的實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其內部的經濟困境。

綜合媒體報導,5月31日一早,中國國務院稅則委員會公告,台灣出口中國的部分汽車零件、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產品,6月15日起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優惠稅率。

公告稱,台灣片面對中國產品采歧視性的禁限措施後,中方去年12月首度中止12項石化產品的關稅減讓,但仍未見台灣取消任何貿易禁限措施,因此,以台灣違反ECFA為由,二度對台中止關稅減讓。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隨即聲明表達支持,批評賴清德當局大肆宣揚台獨分裂謬論,使有關部門不得不進一步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

台灣的總統府發言人李問回應指,這是中國典型的經濟脅迫,不但衝擊經貿市場的健全發展,更無助於兩岸關係的正面推進。

台灣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表示,對中國大陸無理且片面的中止台灣134項ECFA早收清單關稅減讓,表達強烈抗議及不滿。

他認為,中方這種對台施壓恐嚇的政治操作,阻礙兩岸在國際產業分工架構的分工模式,更讓兩岸經貿漸行漸遠,脫鈎斷煉,相關責任應由陸方全部負擔。他並呼籲北京應以不涉政治前提的建設性對話處理分歧,停止經貿施壓。

台灣經濟部在新聞稿中表示,受影響的商品去年出口至大陸的金額約98億美元,占台灣對全球出口的比重約2%,因此評估對台衝擊在可控範圍內,將持續與業者溝通了解需求,降低影響。

陳松興:中共意在分化台灣

這次是中方在近半年內對台灣的第二次中止關稅減讓。中方前一次對12項台制石化產品的關稅減讓,選在台灣總統大選前公布,讓外界認為是政治操作。

台北的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及中國大陸研究所兼任教授陳松興告訴美國之音,中方此舉旨在分化台灣,強化部分選民對賴清德政府經濟施政無能的印象。

陳松興指出,中國以經濟手段對台施壓,一方面是自知尚未具備武力犯台、與西方為敵的實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內部的經濟困境。例如,本輪清單中的許多石化、化纖類產品,中企都已產能過剩。過去中國經濟情勢尚可時,還能靠官方補貼「惠台」,但現在經濟疲軟,中方也就藉著修理賴清德,順勢縮減對台讓利,以減少對中企的競爭。

謝金河:台灣沒有ECFA不會怎麼樣 輝達有能力封鎖中國

台灣財經專家謝金河6月1日在FB發文說,「沒有ECFA,台灣不會怎麼樣!」中方全面中止ECFA的可能性很大,這是中國「窮台策略」的一部分。

他說,賴清德5月20日就職後,中國展開對台軍演,立法院又有第五縱隊鬧台,又對藝人施壓,現在又加上ECFA,但就在台灣壓力最大的時候,「突然天降神兵,來了一個黃仁勛」,天天告訴全世界:台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國家,台灣是輝達的一部分,輝達也是台灣的一部分;台灣是AI時代的中心,台灣是輝達夥伴的家,支持輝達30年,很謝謝台灣!

謝金河表示,小粉紅拿黃仁勛沒辦法,幾乎快崩潰,頻頻呼喊習主席要趕快制裁他。「其實黃仁勛沒有說出來的是,中國無法抵制封殺輝達,是輝達有能力封鎖中國!」

他認為,現在擺在眼前的,不是ECFA的問題,而是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今年第一季,台灣幾乎所有石化廠商在中國都賠錢,就像是一年養7億隻豬,所有養豬企業都慘賠,這恐怕不是企業的問題,而是整個產業產銷秩序出了問題。

猜你喜歡

倒查30年追繳稅款 中國民企噤若寒蟬

自由亞洲電台  2024-06-19

編輯推薦

一句話泄露中共軍隊審計真相

看中國  2024-06-18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