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承認GDP造假成風 假數據打造發展假象

自由亞洲電台
2022-03-21
image
示意圖。(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中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18日發布的文章,顯示中紀委駐國家發展改革委紀檢監察組,聲明要嚴打統計造假的陋習,等於由官方證實外界長期以來質疑中國GDP等重要數據造假的懷疑。

中紀委網站指:「近年來,國家統計局堅決查處統計違紀違法案件並督促通報曝光,遏制、震懾效應初顯。但從查處的案件情況看,統計造假不收手、不收斂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駐國家發展改革委紀檢監察組相關負責人介紹,調研發現,少數地方通過數據打造發展假象;人為干預統計數據的方式由明轉暗,通過提醒、打招呼等方式,授意在統計數據上做文章;統計造假指標涉及範圍更廣,開始向研發經費投入比、單位GDP能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等能夠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的指標蔓延。

未具名的負責官員還表示,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有的地區沒有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有力有效推動本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辦法不多;有的黨政領導幹部「唯GDP」政績觀根深蒂固,「不抓經濟抓報表」,通過干預統計數據謀求政績;有的地區問責處理明顯「寬鬆軟」,避重就輕、抓小放大,將造假責任推給基層工作人員,對領導幹部的問題高舉輕放;有的地方統計部門落實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主體責任層層遞減,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上熱下冷」問題依然突出。

該篇文章表示除了加強查核,還要重點關注地方建立防懲統計造假的責任制問責制、統計造假「一票否決制」等要求的落實情況,狠剎「數字出官」等歪風邪氣。同時,一旦發現國家統計局及調查隊系統幹部存在統計造假、以數謀私、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將嚴肅查處、精準問責,始終保持懲治數字腐敗的高壓態勢。

歪風行之有年 地方誇大政績捏造假數據

其實經濟學家長期懷疑中國政府數據失真。2019年,芝加哥大學經濟學者謝長泰和香港中文大學三名學者聯名發表論文踢爆,中國的經濟數據,包括工業出口以及投資金額長期慣性摻水,因此推測中國從2008年至2016年,每年的GDP增長,平均誇大兩個百分點。累積計算:2016年官方所公布的數據誇大了16%,相等於超過1.5萬億美元。

經濟學人報道,謝長泰等人取得製造業增值稅的數據,用來與官方公布的工業生產增長相互比較,直至2007年為止,兩個數據都吻合。

但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自此之後,無論如何的調整,都難以配合嚴重扭曲的數據。部分地方領導為了政績爭取升遷,大肆誇大經濟表現,而由於他們的官階高過統計局的官員,統計員難以拂逆地方大員的執意。兩個數字的差距開始逐年增加,到了近年,又開始收窄。

中國前財長尖銳開嗆 政府報喜不報憂

以直言不諱評論經濟聞名的中國前財政部長樓繼偉,尖銳抨擊中國的統計數據未適當報告負面的經濟變化,所有揭露的經濟指標都「非常好」,反映出經濟負面變化的數據不足,完全沒有反映經濟下行風險。樓繼偉的說法,凸顯對中國數據準確性和可靠性的長期擔憂。

樓繼偉指,政府總是報喜不報憂,例如在疫情衝擊下,中國企業和市場實體數量竟然增加。但沒有公開的部分事實是,當中有不少企業早已因疫情面臨困境停運,而註銷商業登記又異常困難,導致「有1.5億個市場主體,但至少4000萬個不活躍」。與此同時,政府數據顯示就業人數有增加,卻沒有跟進就業人士在半年或之後是否被解僱。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