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火燒至網絡運輸企業 滴滴等十企業被約談

劉悅
2021-05-16
image
「滴滴出行」官網(官網截圖)

繼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之後,滴滴出行等十家交通運輸互聯網平台被中國當局以「壟斷」的名義約談。此前就有分析稱,中國當局將刀對準民營企業,從大到小,一個不落。現在看來,可能所言非虛。

中國監管部門前期集中整治金融科技平台之事還未告一段落,交通運輸平台又將面臨整頓。據新浪網報導,5月14日,中國交通運輸部、中央網信辦、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八個部門,聯合約談了滴滴出行等十家交通運輸互聯網平台。

這10家公司包括,滴滴出行、首汽約車、曹操出行、美團出行、T3出行、高德、嘀嗒出行、滿幫、貨拉拉、快狗打車。

當局在會上稱,近期社會各界集中反映網約車平台公司抽成比例高、分配機制不公開透明、隨意調整計價規則,以及互聯網貨運平台壟斷貨運信息、惡意壓低運價、隨意上漲會員費等問題,要求這些公司立即開展整改。

近期中國當局對民營企業頻頻發出整頓信號

據大陸媒體報導,4月初,中國金融管理部門向百度、京東、阿里、騰訊等三十四家互聯網平台企業,召開行政指導會。4月底,中國金融部門約談騰訊、字節跳動、新浪金融等13家平台企業,要求他們將金融活動全部納入金融監管,全面自查整改。

4月10日,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對阿里巴巴集團在行業中的壟斷行為進行處罰,更是開出一張182億(人民幣,下同)的天價罰單。

4月26日,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通報,宣布根據舉報,依法對外賣平台「美團」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路透社在4月29日引述知情者稱,中國當局正準備向騰訊開出100億的罰單。

對於當局的一系列動作,有輿論認為,中國政府打着「反壟斷」的旗號,表面上是為了維護市場秩序,實際上是在整治民營企業,打壓民營經濟及民營企業家的社會地位,並將民營資產重新收攏為「國有資產」。

前青海政協委員:真正壟斷的是「國有企業」 

自由亞洲電台援引前青海省政協委員、民營企業家王瑞琴說:「最大的壟斷都被中國國營企業(占據着),比如中石化、中石油、中建等等。中國所有真正的壟斷行業都是國企,那麼在民企當中只是說相對壟斷,不是絕對壟斷,而相對壟斷也是一種市場競爭的結果。」

據中國媒體《21世紀經濟報道》發布的綜合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約有500家A股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大多數轉讓涉及民企,最多的變更是由「民營企業」轉為「地方國有」。

比如2020年,從「民營企業」轉為「地方國有」的企業有40家,其中浙江、山東、廣東三省的國資收購民營企業的數量最多,分別是9例,7例和6例。

對此王瑞琴分析說,大批民企老闆近年來轉讓股權是出於自保,他們的主流心態已從以往的「持幣待購」轉為「持幣待逃」。

另外,備受關注的河北大午集團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大午集團成立於1985年,擁有近萬名員工和上百億資產,現在大午集團和其28個子公司全部被當地政府接管。

此前曾有媒體表示,孫大午案不是刑事問題,也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孫大午疑似因言獲罪。也有網友稱,孫大午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場,是因為他動了「魔鬼的奶酪」。

4月26日,河北警方發布消息稱,包括集團創始人孫大午在內的七名高管被正式逮捕,並被指涉嫌尋釁滋事罪、詐騙罪、強迫交易罪等多項罪名。

猜你喜歡

你覺得不行了是什麼時候?

老乾體v  2024-11-04

編輯推薦

鍾睒睒,太猛了!

魏春亮  2024-11-25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