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也賣不掉房子的中年人

石雨函
2023-10-20
image
北京遍地高樓。(圖片: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為啥掛牌的房子突然那麼多,看房子的人變得那麼少?

01 降50萬,再降50萬

黎平對房產中介的電話感到恐懼。

多數情況中介都在勸他降價。偶爾透露一些小區里誰賣掉房子的新聞,大抵也是拐彎勸他。賣房快兩年,價格一再下降,已然成了黎平的一塊心病。

起初,賣房只是為了置換。要換掉的房子位於珠海市高新區,那是他和妻子人生里的第一套房。三室兩廳的格局,120平左右,單價每平一萬多。當時還在2015年,珠海樓市剛剛進入快車道,低位入手的房子,一直被黎平一家視為增值資產。

2021年,黎平妻子懷孕,難以負荷遠距離通勤。妻子所在的單位,距離房子開車要四十分鐘,為方便,兩人商量着在珠海市中心再買一套。

本來買房是為了上班方便,可選房過程中,營銷推介的一套180平米的平層,吸引了一家人的目光。考慮到家庭收入情況,以及賣房換房的可能,他和妻子決定買入。更何況,房主的掛牌價只有430萬,低於市場價一百多萬。

「看到這樣的條件誰不會心動?」當時,黎平第一套房子的單價已經漲到3萬一平。只要能夠及時賣出,不僅能覆蓋第二套房的首付,甚至有一百萬的現金結餘。種種考慮,讓黎平和妻子毫不猶豫地為自己加上第二道槓桿。

新房入手了,老房卻沒有按計劃脫手。

2021年底開始賣房時,的確有不少人前來看房。當時黎平向妻子保證三個月一定賣出去。然而到了2022年,即使春節後來了一波購房需求釋放,前來看房的人卻變得寥寥。情況持續到當下,幾乎沒有看房的人了。

從365萬到315萬,近兩年的時間裡黎平多次忍痛降價。黎平也考慮過將房子暫時租出去,每月幾千塊的租金和將近兩萬的房貸相比,能解決的困難實在有限。況且,房子有過出租經歷,黎平覺得怕是315萬的價格也要保不住。

珠海的二手房市場也曾在2023年初有一波小陽春。今年2月,珠海和全國樓市一樣,二手房交易量一度大漲375%(媒體公開數據),但到了四五月,小陽春未能持續,交易量持續下降。而市場掛牌量卻還在增長,僅當地鏈家公開掛出的二手房源就高達3.4萬套。

黎平的房子未能在小陽春里賣掉。根據事後統計數據,所謂2月井噴期交易量也才500多套。有房屋中介從業者稱,珠海樓市整體已轉變為「購房者市場」。

樓市有「金九銀十」一說,2023年8月,各地密集出台了各種鬆綁政策,提振樓市。政策落地後,許多城市相繼出現了二手房掛牌量猛增的情形。人口只有200萬左右的珠海二手房掛牌逼近4萬套,北京二手房掛牌量激增至16.6萬套。

二手房主以中年居多,這意味賣房的中年人越來越多,賣不掉房子的中年人也越來越多。

在北京,騎自行車15分鐘到鳥巢的一個小區,一套105平米的朝南房屋也在掛牌售賣。這套房子已經掛了將近半年,價格從948萬降到880萬,降價68萬,仍無一人看房。中介稱,這間位於頂層的無電梯住宅「過去至少來看房的人還是有的,現在連看房的人都沒有。」

現在,黎平已不想再點開自己房屋掛牌的二手房APP。前一陣,他發現同小區有一套原本掛牌540萬的,半年內已降價到410萬。中介告訴他,如果要賣房至少還得再降價50萬左右。

這一切,黎平不敢深想。

02 房損第一代

降價賣房,虧不虧,要看購房者買入的點位。

以黎平為代表的賣房者,屬於低位上車,即便降價50萬到100萬也有不小的盈利空間。另一撥當初高位上車的業主,現在房子一賣,算下來純虧。

「我成了房損第一代。」這是家住北京通州區的王恆,心裡最常蹦出來一句話,逢人便說。

2016年,王恆在通州區果園附近買了一套40平方米的房子。總價210萬,均價接近5萬元一平。

今年初,考慮到工作及未來孩子上學都想定位在北京朝陽,王恆預備着把這套房賣掉。不過,自2017年通州區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後,政府對通州的購房資格進行了諸多限制,導致通州區房價一直未變化,甚至還有一些陰跌。

即便家門口就是地鐵站和通往市中心的快速路,附近購物中心、商場、醫院都在1公里之內,區位優越。可考慮到市場行情,王恆沒敢「多賺」,掛牌價定在了220萬。

房屋中介的一席話卻給王恆澆了一盆冷水:「甭說220萬,就算按210萬原價賣,現在也出不了手。你們同小區同戶型最近的一套成交價是205萬。」

王恆難掩悲傷。這五年多來,王恆每個月都要繳納6000多元的房貸,還的還多是利息。王恆說,如果現在只能賣205萬,當初還不如不買房,到頭來只是給銀行打工。

據王恆介紹,這套房買時也是二手房。原來的房東2003年以30萬元入手。到了2016年以210萬賣出,賺了6倍。

沒有趕上房地產紅利,成了房損一代,王恆不是個例。何陽2018年在北京南五環張郭莊附近買了一套50平米的房,花了180萬。

今年初有了換房需求後,他便將房子掛在了網上。花了近4個月時間,最後這套房以160萬的成交價賣出,較當初180萬的購房價淨虧20萬。

「認房不認貸」相關政策出台後,降價就成了二手房市場的主旋律,有一些城市甚至傳出「半價賣房」的小道消息。目前,二手房掛牌量超過10萬套的有6個城市,分別為重慶、天津、瀋陽、成都、南京。超過9萬套的有蘇州、哈爾濱、武漢等。但不少城市,市場成交量仍在持續萎縮,購房者都在持幣坐等「再降價」。

回顧賣房經歷,何陽最大的感受就是中介一直在勸降房價、買房的人也一直在勸降。短短几年間,樓市的變化天翻地覆。房子雖已經出手,但何陽從一套剛需走向了另一套剛需,改善的需求終成鏡花水月。

「賣了舊房買另一套房,但好的房子還是很貴,買不起。」何陽說。

中介從業者表示,目前北京降價較多的房子,主要是戶型一般的,或者業主急需用錢的。好房子總體而言,降價不多,具有穩定的抗跌性。

03 房子變燙手了

房子降價為剛需族出手提供了有利時機。可行情不穩定,再加上購房族向來有「買漲不買跌」的心態,很多剛需族即便此刻想要出手,阻力很大。

房產中介哀嘆說:「目前已經出現了去年買房,今年房價就下跌的情況。」

孟桐目前住在北京北四環附近,為孩子上學,她從今年年初就開始看房,並與中介保持密切的聯繫。

今年4月,中介推給孟桐一套北京北四環世紀村的房子,兩室一廳60平,附近有地鐵和大型購物中心,地段優勢讓孟桐心動不已。

當時中介給孟桐出示的標價是487萬。而僅僅兩個月後的現在,當孟桐提出想看看這套房時,中介稱這套房子已經以465萬元成交,比2個月前便宜了22萬。

孟桐感受到「後怕」,慶幸自己沒有上頭買下。「如果是我自己買了,到年底還不知道會虧成什麼樣。」作為剛需一族,孟桐想着為孩子早點落定房子,可目前的市場行情,就是讓她下不了手。

某房產研究人士說,今年年初,業內的觀點是一線核心城市的房價是最抗跌的。不過現在,即便是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也出現了需要考慮城區各地差異的情況。

「總的來說,小區管理好、區位好、戶型好的地方,抗跌性更好。而市中心沒有學校配置的老破小、老破大,都沒有扛住這一波降價。」該研究人士表示。焦慮情緒蔓延,剛需族出手慢,急需用錢的改善族則想出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加速賣房。一些賣不出房子的人拋棄傳統中介,開始通過房產博主來賣房。

家住北京的李茹雲,去年初考慮到家裡三代人同居,想置換一套更大一點的房子:從二室一廳換到三室一廳。起初,李茹雲找的是北京某知名房產中介機構賣房,掛牌標價650萬。與此同時,李茹雲看中了一套想要置換的房子,三室一廳,標價700萬左右。

李茹雲輾轉聯繫到了對方房主。結果發現對方與她一樣,同樣有置換的需求,雙方都賣房心切。於是雙方合計後,簽署了一項半年周期的購房協議。

協議里規定李茹雲需提前交訂金,共計70萬,剩餘房款需要在半年內付給對方房主,這半年內對方將為李茹雲保留房產。如果不能履約,除訂金不予返還外,超期還有賠償。當時李茹雲覺得,半年內賣掉房子應該不難,而且遇上心儀的房子實屬不易,最終簽下這份協議。

然而,6個月過去,李茹雲的房子仍然掛在網上。

「不僅房子沒賣出去,我還賠了對方一個半月的款,一共8萬塊。」李茹雲曾找對方理論,認為是「不可抗力的因素」導致違約,但沒有獲得對方的諒解。

對李茹雲而言,只能自認倒霉。可賣不出去的房子仍然燙手。

一直關注賣房動向的李茹雲,發現網上出現了許多幫人賣房的房產博主。這些房產博主只抽點1%,同時安排中小型房屋中介去落實購房手續,後者抽點0.5%,居間賺個辛苦費。

李茹雲心想,總計1.5%中介費,比北京一般大型中介2.75%的手續費要便宜得多。因此,她不惜冒着風險「劍走偏鋒」。結果令她驚喜,房產博主很快就幫她找到了外市來京的買房客,並迅速成交。「這次交易購房者來出這筆錢,交易費用下降了,成本也就更低,也就能讓購房者更快一點決定,買下我這套房。」

房產交易的疲軟,逐漸影響到了房產中介的生存境遇。9月26日,多家媒體報道稱,鏈家中介費的收取標準從目前房屋成交總價的2.7%,統一下調至2%。與此同時,收費模式從購房一方單邊支付中介費,改為買賣雙方共同承擔1%。

擁有自己的房子曾被視作步入中產的標準,而如今,房子正在讓中產們失血。

頻頻降價卻杳無信息,如今黎平決定不再降價,他決定將目光從房子身上挪開。兩年來,賣房帶給他的挫折感太多了。畢竟,生活里還有別的事情需要花費心力,黎平所在的互聯網行業頻頻裁員,不少人都背負着高額房貸,每個人都在擔心貸款逾期。

謹慎工作之餘,黎平偶爾會想到降價100萬賣房給自己的前房東,一位澳門籍房主,感慨他對於市場趨勢的準確把握,割肉離場。而現在自己面臨的已不僅僅是割肉的問題。

「我們這代人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成家立業,似乎任何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現在,一切都失靈了。」黎平說。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真實故事計劃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