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0日,市值150億(人民幣,下同),號稱「中國英特爾」的晶片大廠象帝先計算技術(重慶)有限公司宣布解散,逾400名員工失業。這一消息猶如驚雷,在大陸行業內掀起軒然大波。
綜合陸媒報導,公司管理層在8月30日召開的全體會議上透露,象帝先此前與投資方簽訂了一項B輪融資協議,目標融資金額為5億。但由於公司未能達成協議中的條款,公司被股東控告,最終走向解散。
報導稱,管理層表示,象帝先公司的賬戶已被凍結,未來也不可能有資金流入。所有員工即日起終止合約,拖欠的薪資只能先記在賬上。換句話說,近400名員工在一夜之間失去工作,且無法領到補償金。
象帝先成立於2020年9月,總部設在重慶,在北京、上海、成都、蘇州等地設立了研發中心。象帝先是重慶市重點扶持的科技創新企業之一,在短短的四年內發展成為中國晶片行業的龍頭企業。
據悉象帝先公司致力於開發國產GPU(圖形處理器),並一度被譽為中國版的「英偉達(輝達)」,最新估值高達150億元。
報導稱,象帝先的解散並非毫無預兆,其在近段時間內表現動盪。今年4月,象帝先傳出裁減所有應屆畢業生的消息;隨後在5月份傳來全員降薪的消息。對此,員工普遍感到不安,對公司未來充滿疑慮。
就在8月29日(全體會議的前一天),有多位員工在社交平台發文稱,預感到公司即將解散,並表達對獲得離職補償金的悲觀態度。
對於象帝先的解散,有行業人士分析指出,導致這一局面的原因並不單一。對外,公司不能獲得資金支持(對賭中「失敗,無法按預期完成融資,缺乏資金的支持,公司的研發和市場拓展只能陷入停滯);對內,公司的管理又出現問題(象帝先在市場推廣和商業化運營上顯得力不從心,未能形成自我造血的能力,無法快速實現商業化)。在內憂外患之下,象帝先倒閉只是時間問題。
業內人士:中國芯片業頻頻倒閉的原因
近年來,中國芯片行業從炙手可熱到寒冬肅殺。在「高薪搶人、上市圈錢、打造『獨角獸』企業「的熱潮過去後,裁員、倒閉、清算成為該行業的新常態。根據統計,2023年有超過一萬家芯片公司倒閉或消失;2024年,這一行業仍在繼續大洗牌。對於倒閉原因,有業內人士認為與以下原因有關。
1.投資泡沫與不合理的商業模式
在過去幾年,中國的芯片行業受到了政策和資本的強力推動,出現了大量新的創業公司。然而,許多投資人並不真正了解芯片行業,而是借用了互聯網行業的投資邏輯,將半導體行業視為一個快速獲利的領域。很多投資人選擇了一些沒有實際經驗的海歸博士或教授進行創業,這些創業者大多並非一線工程師,對芯片製造的實際操作並不熟悉。
這種投資泡沫導致了大量同質化產品的湧現,而這些產品並未實現真正的技術創新。當市場趨冷,融資難以為繼時,這些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便迅速走向倒閉。
2.低門檻入行與技術能力不足
在創業熱潮中,行業門檻被人為拉低,導致大量不具備專業能力的公司進入市場。例如,某些功率半導體芯片企業,其員工中僅有極少數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這種人力資源配置顯然難以支撐芯片領域的高技術要求。隨着市場環境的變化,這些技術能力不足的企業在市場上逐漸被淘汰。
3. 資金鍊斷裂與市場競爭加劇
中國芯片行業在早期的繁榮掩蓋了許多負面效應,市場火熱時,很多公司依賴外部融資維持運營,而非通過市場銷售實現盈利。當市場遇冷,融資難度加大,資金鍊斷裂成為了許多公司倒閉的直接原因。同時,芯片公司之間的低價競爭導致市場惡性循環,一些企業不得不以低價出售產品,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導致經營困境。
4.缺乏創新與同質化競爭
許多新興芯片公司沒有進行真正的技術創新,而是通過複製已有技術並試圖占領市場。由於這些產品缺乏創新,無法在市場上形成競爭優勢,最終只能通過價格戰求生存,這也導致了整個行業的惡性循環。同質化競爭嚴重削弱了行業整體的技術發展,許多公司在無法持續進行研發投入的情況下,最終選擇倒閉或退出市場。
5. 政策過熱與騙補現象
在大陸政府大力支持芯片行業的背景下,出現大量不良企業,通過「騙補貼」「騙融資」等方式獲取資源,卻沒有實際的技術成果。這些公司在政策紅利下快速發展,但一旦補貼和融資的資金鍊斷裂,這些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便無以為繼,最終在市場中被淘汰。
6.內部治理問題與管理不善
內部治理問題也是導致許多芯片公司倒閉的一個重要原因。許多公司在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忽視了內部管理,出現了資金使用不當、研發投入不足、決策失誤等問題。此外,一些公司在與投資方的對賭協議中未能達成預期目標,導致企業內部矛盾激化,最終走向解散。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