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洲果真反對打台灣嗎?

夜話中南海
2023-05-09
image
1949年參加金門古寧頭戰役,兵敗被俘的解放軍官兵在灘頭受到看管。(網絡圖片)

近日,多家媒體均報道了王丹對劉亞洲「可能被判死緩」的關注,說是「劉亞洲被整肅的其中一個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劉反對武力攻台」。

王丹認為:「關於劉亞洲的被整肅,外界有各種說法。但我認為忽略了一個可能性,那就是:劉亞洲是中共軍隊高級將領中最為旗幟鮮明反對對台灣進行武力攻擊的一位」。

王丹說他本人在斯坦福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在東亞圖書館看到一本劉亞洲內部講話的合集,其中有很大的篇幅是他對於台海問題的看法。

王丹分析道:「第一,習近平整肅劉亞洲,有可能是與劉亞洲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有關的,如果如此,這就是習近平為武力攻打台灣做準備的證據;第二,中共軍隊高層顯然是存在反對武力攻台的聲音的,劉亞洲就是一個,但很可能不只劉亞洲一人」。

其實,在王丹就此發言之前,即已經有不少外界評論文章在劉亞洲「反對武力攻台」問題上與中國大陸境內的毛左們批判劉亞洲文章的觀點一唱一和。比如一篇比較有代表性的《<金門戰役檢討>逆了龍鱗怒「斬」劉亞洲》一文就下結論說:讓習近平震怒的最主要原因是劉亞洲的一篇文章:《金門戰役檢討》。作為研究軍事的中國空軍上將,應該說是中共軍事研究的最高權威,研究中共內戰中最後一場戰役「金門戰役」自是他應有的研究項目,特別是中共已對和平統一台灣不抱希望,武攻台灣的時間表幾乎躍然於紙之際,這篇軍事研究文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這本來是給習近平武攻台灣一個最好的軍事參考,但他的研究結果恰恰給習近平統一中國,解放台灣劈頭蓋臉地潑了一盆冷水,逆了龍鱗,自然龍顏大怒…….

以筆者之見,做出如上分析的作者所犯的首先一個錯誤就是根本沒有搞明白亞洲「反對武攻台灣」的代表作《金門戰役檢討》的出籠時間和出籠背景。

其實,稍微多做一點功課在網上細心搜索一下就可以證實,劉亞洲的《 金門戰役檢討——紀念我親愛的爸爸、華東野戰軍二十一軍老戰士劉建德》一文始發於22年前,也就是2001年。

2004年7月,中國內地的《新浪軍事》轉載了《中國青年報》刊登的《空軍中將著文檢討金門失利 攻台新戰法呼之欲出》一文,說是大陸軍方的「戰略空軍」計劃、15位上將晉升等一系列大舉動,預兆海峽已是風緊浪大。今年(指2004年)4月至今,大陸空軍副政委劉亞洲中將的《金門戰役檢討》一文在中國大陸數十家網站上流傳。台灣軍方因應此文,舉辦官方座談,視此為解放軍對台戰略的一個轉折。鑑於劉亞洲的身份與背景,此文一出,震盪海峽兩岸。國防大學戰略研究室主任徐炎教授告訴記者,解放軍已經今非昔比,大陸軍方突然檢討金門戰役,可能表明,為防止台灣領導人突破台獨底線,大陸對台鬥爭已進入最後軍事準備階段。

這篇刊發於2004年七月的報道中特別提示說:劉亞洲的《金門戰役檢討》全文有兩萬八千餘字,根據文中提示,可知該文寫於2001年。

2001年的時候,劉亞洲還只是少將軍銜,具體職務是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而此時的習近平還只是福建省省長,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而當時的王滬寧還僅僅是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副主任,當時的張又俠還只是陸軍十三集團軍軍長 。

也就是說,劉亞洲發表《金門戰役檢討》的時間比習近平做起他「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復興夢」,而且放言為達目的不惜使用任何手段的時間早了十幾年。

早在1995年,筆者即已經在台灣周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過《海峽無戰事—-從「閏八月」到「江八點」的世紀新預言》一書。這是為什麼劉亞洲的《金門戰役檢討》出籠之後,很快就有台灣的兩岸問題專家向筆者推薦,說是「劉將軍印證了你的『海峽無戰事』」。

而筆者當時讀罷劉亞洲的這份大作之後,印象最深的反而是其中的這樣一句:江主席說:「台海必有一戰。」

最近因為劉亞洲「可能被判死緩」的傳聞被熱炒之後,筆者又重新拜讀了劉亞洲的這份大作,不但未從中找到劉亞洲反對「武攻台灣」的論據,反而是為台灣人民慶幸習近平幸虧不重用劉亞洲。

劉亞洲《金門戰役檢討》的開篇是:1949年10月24日,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十四天,人民解放軍二十八軍下屬三個團共九千餘人渡海進攻金門,發起金門戰役,在島上苦戰三晝夜,因後援不繼,全軍覆滅,是解放軍成軍以來唯一一次徹底的敗仗。我軍歷史上雖有湘江之戰、西路軍血戰河西走廊、皖南事變等慘重損失,但均非全軍覆滅……。海島作戰,勝則全勝,敗則全沒。這一作戰特點直至今日仍顛撲不破。

依筆者的看法,劉亞洲的《金門戰役檢討》首先要表達的是毛澤東以及共產黨政權的一個最大遺憾。因為「金門戰役雖戰於一隅,卻影響全局。這種影響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劉亞洲說:毛澤東是一位大陸戰略家。他可在陸地上將蔣介石八百萬精銳鯨吞,但金門戰役卻敗了。與其說敗給蔣軍,不如說敗給海洋。自那以後,悠悠五十載,解放軍兵鋒再未染指台灣海峽。

劉亞洲在文中寫道:蔣經國認為:金門戰役是國民黨的轉折點。金門戰役象一針強心劑,注入國民黨瀕死的肌體。這個黨又活過來了。五十年來,國民黨認真汲取丟失大陸的教訓,勵精圖治。台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的台灣,經濟獨秀於世界之林。軍事賴美國撐腰,也不乏看家的本錢。政治滿盤西化。已成為我心腹大患。

劉亞洲說:金門的戰略地位太重要了。它位於大陸邊緣,北與馬祖毗連,構成兩棲性的邊緣地帶。金門是台灣的橋頭堡。蔣介石說:「無金門便無台、澎;有台灣便有大陸。」歷史上鄭成功、施琅攻取台灣,都以金、廈為出發地。金門在敵手中,進可封鎖內陸,退可屏障台灣。金門若在我手中,台灣海峽的交通線便面臨極大威脅。台灣頓失前敵。大軍渡海,朝發夕至。就是到今天,欲解決台灣問題,仍首先要解決金門問題。

讀完這一段,筆者得出的印象恰恰不是劉亞洲反對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恰恰相反,他這裡說的「欲解決台灣問題,仍首先要解決金門問題」,當然是從武力攻台的角度討論。

在書中,劉亞洲特別強調了「研究金門之戰的意義」就在於江主席已經說了「台海必有一戰。」

按照劉亞洲的說法:「金門戰役,我軍是以陸地為基地,渡過一個海峽,到一個島嶼登陸作戰。當時我軍將領只看到這是由岸至岸的水上運動,認為是由此岸到彼岸的運動作戰,如同對大河大江的渡河攻擊一樣。而實際上,金門之戰是一次兩棲登陸與反登陸作戰,與我將來解放台灣的戰爭模式是一樣的。台灣是放大的金門。二十八軍是縮小的我軍。金門之戰是一面鏡子,可以正衣冠,可以論得失。金門戰役中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今天仍不同程度存在。時光雖不能倒流,歷史卻可以重演。唯有認真吸取金門之戰血的教訓,才能在未來的台海決戰中穩操左券。」

諸位看官和聽眾,請注意,劉亞洲特別強調了金門之戰是一次兩棲登陸與反登陸作戰,與我將來解放台灣的戰爭模式是一樣的……。唯有認真吸取金門之戰血的教訓,才能在未來的台海決戰中穩操左券」。

讀完或聽罷如上這段文章,你們不覺得說劉亞洲反對武力攻台實是太冤枉他了嗎?

至於為什麼要通過對金門戰役的「檢討」來促進中共解放軍「加強對敗仗的研究」,劉亞洲語重心長地告誡說:「勝利有一百個父親,失敗是一個孤兒。我們對金門之戰關注太少。這一點,我們需要有美軍的精神。美軍直到今天還在研究越戰,而對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卻不大用心。越戰是美軍戰史中最慘痛的一頁,雖已翻過去二十多年,可美軍仍不停閱讀,在這方面花費了大量人力和財力。失敗是警鐘。勝利又何嘗不是警鐘。美軍對失敗死死咬住不放,對勝利則格外當心。其實這正反映它求勝心切。我們正相反:勝利濃潑重彩,失敗輕輕帶過。研究戰史也是治史,需要董狐筆。要避免『年代久,失之真;年代近,失之偏』的傾向。」

眾所周知,早在江澤民和胡錦濤時代,中共內部即陸續出現了金燦榮、張召忠為代表的一批號稱愛國,實則誤國的腦殘專家。為此感到憂心忡忡的劉亞洲提醒道:「今天,台軍已非當年蔣軍,台灣亦非金門。更何況天險橫亘。台海作戰將比金門作戰艱難萬倍。不是台灣固守台灣,而是整個西方固守台灣。自我方備戰以來,一股在金門之戰見過的、似曾相識的氣味漸漸襲來。前年,有關部門論證台灣可不可打,雄心萬丈,壯語盈耳。有的講:『打!朝發夕至!』有的講:『台灣軍隊不堪一擊,我軍穩操勝券。』有一張報紙更以唬人的大標題這樣寫道:『我軍的導彈可準確無誤地打到李登輝的辦公桌上。』去年,這個部門論證如何打,我去參加,更見一團鼓譟。心浮得都飄到半空中去了。我出一題目:「現在舉頭是衛星,低頭是雷達,如何在眾目睽睽之下朝福建運兵?」一人回答:『那還不容易!你看見這幾個七天的長假期了嗎?全國那麼多老百姓在列車上移動。我們可選一個長假期,將軍隊士兵換上老百姓的服裝,坐火車入閩。神不知,鬼不曉!』我報以苦笑。主辦單位讓我最後發言,我只講了一句:『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正是這段內容,日後成為中國內地毛左們的把柄,認為劉亞洲是「長敵人的志氣,滅自己的威風」。殊不知劉亞洲的苦心真的是如「軍報網」的一篇評論文章所說的「以史為鑑,挫折過往礪後人」。

劉亞洲在此文中還激情地寫道:「五十二年前,為了祖國的統一,我英勇人民解放軍九千健兒,義無反顧地渡海作戰,血灑海疆。壯志未酬,魂魄不滅。我常常在夤夜聽見他們恨恨的吶喊。由於主帥輕敵,指揮失當,壯士一去不復返。九千顆不屈的心臟,千載之下,誰與撫平?歷史告訴我們,大方向錯了,縱有萬千忠勇之士,也只能空拋頭顱,淒問長天。金門之戰是我軍寶貴遺產。忘記過去就意味着再敗。」

這段文字表達得已經再清楚不過,劉亞洲「檢討」金門戰役的目的恰恰不是在宣揚「攻台必敗」,而是在提醒全軍只有汲取金門戰敗的教訓,才能保證來日攻台不再失敗!

劉亞洲在此文中還介紹說:台灣軍隊教科書中這樣寫道:『古寧頭戰役之前,我軍守島,皆採取守勢作戰。而古寧頭之戰,二十二兵團不守卻攻,奠定勝局。金門、馬祖與台灣皆為海島,僅大小有別耳。保衛台、澎、金、馬基地之作戰,皆為反登陸作戰。反登陸戰在本質上為守勢,但在作戰行動上則必取攻勢。因為只有以攻擊手段,始能消滅登陸之敵,達成防衛之目的。此古寧頭作戰寶貴之經驗也。『由此可見,將來我軍攻台,台必攻我。縱是本島作戰,台軍也必取攻勢。我軍必須做好與台軍對攻之準備。」

在此基礎上,劉亞洲在他的這篇《金門戰役檢討》中也還提醒了「將來我對台作戰,務必做好第三股力量以突如其來的形式介入的準備」。

劉亞洲說:這第三股力量可能是日本,主要是美國。我可以斷言:一旦台海戰爭爆發,美國必然參戰。理由有四:①二十一世紀美國已把遏制中國的崛起當作首選目標。②台灣具有美國和日本不可不看重的地緣和政治條件。③美國對台灣安全的承諾。④美國人的價值觀念。它如不干涉別國主權,它就不是美國。昨天,我們從蔣介石那裡學到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道理,今天,我們應從美國人那裡學會「槍桿子裡面出主權」的道理。主權不能用嘴巴來保衛,只能用武力。我們必須做好與美軍一戰的準備……。」

至於中國內地的毛左們是如何把劉亞洲在這篇文章里「美國必然參戰」的論斷,與他其他作品中對美軍之強大的客觀介紹和分析聯繫在一起「上綱上限」的內容,留待我們本專欄下篇文章繼續介紹。在此需要給劉亞洲《金門戰役檢討》一文先作一個最一句話的結論,那就是惟恐對台作戰再敗!

 (全文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