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部長級官員睽違26年後,3月21日再度訪台,教育及研究部長史塔克-瓦特辛格表示,她很榮幸訪問「尊敬的夥伴」台灣。
綜合媒體報導,德國的蕭茲(Olaf Scholz)政府執政一年多來,雙方官員和議員互動頻繁,這次出身自民黨的教育及研究部長史塔克-瓦特辛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踏上台灣,為雙邊關係進入新階段跨出第一步。
史塔克-瓦特辛格這次訪台聚焦半導體和華語教學的合作。她21日與台灣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政忠簽署技術合作協議時表示,「促進與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的合作,對我和我的部門來說非常重要。」
「僅舉幾例來說,這種安排意味著在民主價值觀透明、開放、互惠和科學自由的基礎上加強合作。」
「我非常高興和榮幸成為26年來德國第一位領導專業政府部門訪問台灣的部長」,她說,「台灣擁有優秀的研究機構,是一個備受尊敬的合作夥伴。」
德國防範北京藉孔子學院發揮影響力
華語教學是史塔克-瓦特辛格訪台的另一重點。德國對北京透過孔子學院發揮影響力提高警覺,卻又需要大量了解中國的人才,因此有意在華語教學和研究與台灣合作,「建立獨立研究中國的能力」。
德國與台灣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但在台北設有事實上的大使館。鑑於此行的敏感性,斯塔克-瓦辛格沒有計劃會見台灣總統蔡英文。
中共在史塔克-瓦特辛格出發前不斷抗議,一度讓台灣外交人員憂心無法成行,原本規劃部長抵台後才對外宣布,沒想到出發前幾天還是意外曝光。
中國外交部2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達強烈不滿,稱「中方堅決反對德方有關人員惡劣行徑,已在北京和柏林向德方提出嚴正抗議、表達強烈不滿。」
中共將民主治理的台灣視為中國的領土,加大了軍事、政治和經濟壓力,以宣示其主張。德國過去在施若德(Gerhard Schröder)和默克爾(Angela Merkel)執政的時代,外交基本上避談台灣,柏林《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挖苦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過台灣,卻成功地讓柏林政治圈連聽到「台灣」都感到緊張、尷尬和保持沉默。
分析:德國歷經數十年自我審查後回到正常狀態
蕭茲政府正在制定新的中國戰略,以減少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迄今為止,中國一直是德國商品的重要出口市場。不過,史塔克-瓦特辛格說,她這次訪問與德國政府的中國戰略無關。
德國這次派部長訪台,可視為雙邊關係進入新階段的開始。一名政府智庫學者分析,德國1990年代起為了與中國發展關係,避免惹惱北京,不再派部長訪台,這次部長訪台意義在於德國「歷經數十年的自我審查後,回到正常狀態」。
德國在歐盟動見觀瞻,睽違26年後終於跨出第一步,其他國家是否會跟進值得觀察。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