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大小事一把抓,事無巨細,有時語焉不詳,讓下屬無所適從。華爾街日報報道說,一些政府部門寧可對其指令作激進解讀。
該報舉例說,習近平今年早些時候向教育部官員發出簡短指示,要求對規模高達1000億美元的民營教培行業進行改革,教育部為了讓習近平滿意,擴大了限制範圍,把高中階段的課外輔導也納入其中,還要求所有的民營教培公司轉型為非營利機構。結果這一極端的規定引爆相關公司股票的恐慌性拋售。教培企業也裁掉了包括教師在內的數萬名員工。
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報道稱,習近平的治理風格不斷變化,上述事件只是例證之一。外界普遍認為習近平是數十年來中國最強勢的領導人。習近平常常干預大大小小的政策事務,經常出其不意,甚至有時讓人捉摸不透。一些不曉得該如何拿捏的官員索性包山包海,之後又得再做調整。
報道引述中國政府內部人士說,習近平干預大大小小事務,讓政府各部門困惑的同時扼殺了政策討論,「一些政府部門不確定要把習近平的優先事項推進到何種程度,寧可對政策作激進解讀,這有時意味着之後會推翻政策。」
報道引述一位中國官員說,「當忠誠度成為衡量幹部的關鍵標準時,就沒人敢多嘴,即使習近平的指示含糊不清,讓人無所適從。」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發生在今年7月下旬,中國在數月沒有新增新冠病例後,出現新一輪疫情,但感染人數不過1200餘人,中央政府的一些官員參考國外經驗,建議拋棄「動態清零」,與病毒共存。知情人士稱,「習近平當時很生氣」,甚至質問官員們的思想是否正變得鬆懈麻痹?要求繼續貫徹清零政策。
結果,導致中國的「清零政策」越來越嚴厲,出現一個確診都有可能封鎖小區,封鎖機場,甚至城市。
中國經濟領域過去由國務院總理領導,現在,習近平經常進行干預。比如,親自叫停馬雲旗下的螞蟻集團首次公開募股,為孟晚舟釋放親自批准了一項與美國政府的協議,習近平還曾就改善公廁問題作出指示。
「據知情人士透露,對副部級及以上官員的任何懲處都需經習近平、而不是最高紀檢機構確認。自2012年習近平上台以來,已有200多名副部級及以上官員受到懲處。」習近平還親自拍板調查一些商界精英,比如安邦保險集團創始人吳曉輝一案。
2017年11月北京市委書記蔡奇發動了「清理低端人口」工程,數萬外地居民被強迫在嚴寒的冬天離開他們的家。華時報道說,這是「因為習近平不喜歡看到北京的土地面積變得如此之大,而污染卻那樣嚴重。習近平的大部分童年時光是在北京度過的。」
習近平變化無常的決策讓下面無所適從,習近平去年在聯合國大會承諾中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一些地方政府隨即開始逐步淘汰煤炭開採,導致煤價飆升,中國在今年秋季出現普遍性電荒,「習近平轉而認為應該出台更多鼓勵煤炭生產的措施,隨後,地方政府調整方向,開始全力以赴增產煤炭。」
習近平事無巨細,事事干預,但華時報道,「習近平有時似乎對微觀管理中國越來越感到厭倦」,習近平在一月份中紀委會議上批評下屬不作為,「他抱怨稱,很多官員沒有能力處理複雜的問題,並稱他如果不發布這麼多指示,他們就不作為」。他說,「我做批示是守住最後一道防線,難道我不作批示工作就不幹了嗎?!」
另有觀察人士早已指出,在習近平自己身兼幾乎所有重要的領導小組組長之後,別人還會主動做什麼,主動做,或者不中意,都有可能被視為對習近平不忠,忠或不忠,這成為衡量幹部的一個最嚴重也是最害怕的尺度。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