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馬會 超級禮遇 笑裡藏刀

法廣
2024-04-11
image
台灣活動團體在桃園機場帶面具抗議馬英九訪華與習近平會面(Photo by YAN ZHAO/AFP via Getty Images)

台海波詭雲譎,北京眼中的「台獨」旗手,民進黨人賴清德5月20日即將就任中華民國總統之際,國民黨人出身的前總統馬英九卻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4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侃侃而談, 場面隆重,多少有一點詭異。

然而這是事實,前總統馬英九以「馬先生」身份,至少北京給了他這樣一個「官呼」,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等」會談。

北京給足了禮遇,加上習本人,三位中共常委與馬會談,另兩位是蔡奇和王滬寧,場面比較罕見;為了不讓馬英九尷尬,習似乎有意不在之前台媒推測的人民大會堂台灣廳或福建廳與其會面,而是在與各國元首會面的東大廳會談,免得有統戰或矮化之嫌?而且,馬英九率領的青年學生代表團也安排在他的後排出席會談,這是為了顯示習近平對台灣青年「寄有厚望」嗎?

會談場面是和氣的,符合禮儀的,至少不給北京所說的「台獨勢力」留下矮化台灣的口實,然而習的講話,在五千年來歷代先民遷居台灣彼此是一家人的「感召」之下,不僅針對「台獨」,更有不容外國勢力干涉統一的警告,此處的外國,當然是台灣最重要的支持者美國。

馬英九此去北京,與習會面,台灣內部異議不小,任務並不輕鬆,雖然馬沒有職務,但以前總統的身份,且在任上已經與習近平有一次「世紀之握」,台灣在看着他,也引起國際社會關注。馬謹守的是他任上的「九二共識」,側重的是其中的「一中各表」。

這顯然是馬英九為什麼能與習近平再度會面的秘訣。前台灣總統陳水扁曾有「一邊一國」,即將任期屆滿的現任總統蔡英文明確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強調「兩岸互不隸屬」。而馬英九則秉承「一中各表」。

馬英九的「九二共識」聽起來細風和雨,其實內里的邊界是十分清晰的。他的九二共識,存在的前提是「各自表述」。也就是說對岸的「一中」說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的「一中」是中華民國憲法定義下的中華民國。馬英九走了這麼一條邊線,北京也鑽了這麼一條空子,馬在各自表述上模糊,習在一個中國原則上堅持。

北京曾對「各自表述」相當忌諱,但現在似乎默認了,據台灣媒體報道,馬英九在與習近平會面時,兩度提起「一中各表」 ,據指馬英九在習近平面前說「一中各表」,這是台灣客人在大陸領導人面前首次。

接下來的稱謂其實都是從這一說法衍生而來,習稱馬英九「馬先生」,意味着不承認其前總統地位,也就是不承認台灣作為一個國家的存在;而馬英九稱習近平為習總書記,是反其道而用之,是一種形式的各自表述,暗示他的國是中華民國。

馬英九的「口誤」則是一團迷霧,的確,馬英九在與習近平會談時,讀正式講稿時說出「中華民國」四個字,隨後又改讀「中華民族」,這是真的口誤,還是故意,就有爭議。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對中央社表示,這樣的場合照着稿子念,不太可能出錯,「可以推論馬辦在這部分有下了一些功夫,對於台灣內部政治有交代。」而台灣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王宏仁受訪時也表示,馬英九說出「中華民國」是故意的,「因為他必須對台灣內部交代,不能表現得過於軟弱」。總之,這個聽者有意的 「中華民國」,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間。

馬英九則在參觀故宮時似向「台獨」放話:任何所謂「去中國化」的行徑都不會成功,「唯有回歸民族情感與中華文化,兩岸才能長長久久」。馬英九心中的中國是中華民國,念茲在茲的是中華文化情懷, 故此,他講話的重點是台海和平,他說,「兩岸如果發生戰火,對中華民族都是不可承受着之重」,「兩岸的中國人」絕對有足夠的智慧,和平處理各項爭端,避免走向衝突。他甚至引用魯迅說過的「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來表達願景。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解釋說:馬英九這次談話,是為了後代的子子孫孫,超然在政治、黨派之上,必須為子孫求平安,謀幸福。

台灣陸委會則在「馬習會」之後於當晚批評「中共藉由『馬習二會』大肆宣傳『九二共識』」,「企圖抹殺我國家主權地位」,並表示:「馬英九未能在與習近平會晤時,公開傳達台灣人民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及民主自由體制的堅持,有違台灣社會的期待,對此深表遺憾。」

九年前,馬英九開闢兩岸分治以來首次「馬習會」,如今重演「世紀之握」,上演「馬習二次會」,可謂稀罕和隆重,然而指望十年一笑泯恩仇,實質上很空幻,台灣在民主自由之路上愈走愈堅定,愈走愈遠,習近平的中共在專制之路上亦愈走愈遠,兩造可謂「背道而馳」,南轅北轍,縱有前總統之名的馬英九徒有「中華情懷」,又何以能逆轉大勢?

習近平稱:「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這話聽起來不錯,實質上重心坐落在最後一句話上,「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明顯暗含殺機,這是不惜武統的表述。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