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為這事上了37條熱搜,是真把年輕人當小丑耍啊

Vista看天下
2024-01-23
image
網絡圖片

互聯網、金融這些傳統認知中的高薪工作被捧了這麼多年,現如今已經不能靠薪資挑動起全網的神經了。

取而代之的流量密碼是35歲整組被裁、上午HR談話下午內部賬號被凍結、金融限薪年終泡湯、基金經理「跑路」……

與此相對應,一些以往被大家看不太上的工作被抬上了桌。

這幾天的微博熱搜簡直成了這些工作「鹹魚翻身」的發聲筒,它們徹底改頭換面,鍍上了一層「似乎沒啥門檻還賺得多」的金光。

先是被「外賣小哥為還債送外賣3年掙了102萬」一下子驚到,接着看到「年輕人入行裝修月入4萬」抽了一口涼氣,後來又被「00後男生收破爛年入20萬」創飛。

送外賣、當裝修工、收破爛被都快被營造成了「神仙工作」,看起來年輕人的選擇多得讓人犯起了選擇困難症。

隔三岔五出一個類似熱搜,大家一邊圍觀,一邊暗中納悶,質疑其中的真假虛實。

怎麼別人搞錢像是吃飯喝水一樣自然,到了自己身上,長衫穿着不舒服,脫下長衫又找不到其他能避寒的衣服。

 「年輕人做XX月入X萬」在過去這一年多里出現得越來越頻繁:

XX一般是一種大眾認知里並不吸引人的非白領工種,X則是三打底,上不封頂。

見得多了,這種熱搜也快成了狼來了的故事。

雷聲越來越大,但信的人越來越少了。

01

不體面卻高薪的工作

朝年輕人敞開大門?

每天一打開熱搜,仿佛迎面端上來一盅對年輕人對症下藥的「良藥」。

「90後程序員改行賣早餐年入30萬」、「辭職後靠擺攤月入五萬」被推到眼前,情緒+信息增量全部拉滿。

有種所有人都身處曠野中央的幻覺,下份工作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各種美好的前途從四面八方趕來撈自己一把。

我統計了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9日的微博熱搜詞條,發現這股風還真不小。

去重後(若同一事件對應多個熱搜,視為一個),總共有37個熱搜在講年輕人做了什麼藍領工作或打了什麼零工,賺到了幾萬的月薪。

平均每個月有3.1個,以一種不過分密集又不至於斷檔的節奏時不時亮個相。

每十天可以挖掘出一個90後、00後創收的新鮮故事,每隔1.46周就能給年輕人職業清單添加一個備選項。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部分熱搜詞條

其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外賣員、裝修工人、住家保姆、貨車司機這種大眾熟悉度相對較高的藍領崗位,輕鬆拿下了#年輕人做XX月入X萬#名錄的將近四成。

第二大門類是殺豬、線下陪診、做墓地清潔、上門替人做飯等相對小眾的工種,占據「誘捕年輕人高薪職位」的四分之一。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再就是選擇創業,年輕人夠得着的那種小成本創業。

跟資本場上談笑風生、一場酒侷促成百萬天使輪融資不搭邊,而是走接地氣、灰撲撲路線。

比如回雲南老家直播賣鮮花、開早餐店賣包子豆漿油條、拉着小推車擺攤賣盒飯小吃。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兼職的大學生、做副業的打工人,在打點零工搞錢上頗有心得。

他們做禮儀小姐做有償伴娘、勾毛線玩具往外賣、當旅拍師給人拍照修圖,把學費生活費賺出來了,甚至把主業的收入襯得有點拿不出手了。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這些熱搜里年輕人的收入從8000到年入百萬不等,妥妥的高收入行列,超過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工資中位數。

月入過萬基本上屬於構成熱搜的初始條件,否則將失去所謂不高大上的工作內容和高薪之間的反差感。

最常見的是月入三萬,占比21.6%,8條熱搜里的主人薪資達到了這個標準。

包括掄起大錘當拆房工的00後女孩、賣烤豬的大學畢業生、辭職抓知了的19歲小伙……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其次是月入五萬上下和月入兩萬,分別有7條、6條熱搜中的數字落入對應區間。

對於前者來說,多涉及一些大眾已經有一定概念的崗位,知道它們賺得不算少,但對到底能達到什麼數目也不是很了解。

比如當裝修工,美縫、吊頂、刷油漆、鋪地磚,一般都能給到少說三四百的日薪。

尤其是對技術能力要求高點的泥瓦工,日薪五六百起步並不是噱頭。

再比如家政工,有很多細分的類型,像是收納鞋服的、徹底清潔的、調整家裡布局的。

做到比較嫻熟專業、客源充足的階段後,高收入不成問題。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還有一些熱搜詞條里,沒有寫明具體薪資水平,但強調了高薪或是收入較之前漲了兩三倍。

如果在做這份工作前,從事的是一些外人眼中還不錯的工作,那一般都會寫進去。

大廠程序員、會計、國企,都能起到吸睛的效果。

就好像輕鬆抓住了進可在大公司卷出名堂,退可自由選取高薪藍領工作的機會。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轉行之後靠收入取得的物質上的成就,像是省會買房、買奔馳,也得在詞條中體現出來。

「90後瓦工日薪2000在省會買了房」、「殺豬女屠夫月入3萬買房買奔馳」,誰看了敢說一點都不羨慕。

似乎想要跳脫出生命力被一點點耗盡的坐班日常生活,真的存在可能。

02

困在現狀中動彈不得

想擁有一條退路

過去這幾年年輕人找工作的焦慮和無措,可以說是吹起這股體力工作風的集體情緒。

刷到這種格子間打工人轉行藍領工人的新聞時,可能大多數人都會驚奇於這份收入待遇水平。

拿麥可思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3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來看,2022屆本科畢業生中,近六成(57.7%)畢業半年後平均月薪在6000元以下,月收入過萬的比例不到7%。

為了在就業市場上獲得更多的議價權,很多人選擇繼續讀了個碩士,結果發現提升學歷的速度根本跑不贏學歷貶值的速度。

不少網友調侃自己出入高端寫字樓,專業術語掛嘴邊,接觸一個個大項目、校對一版版修改稿。

然而每個月扣完五險一金,發到手的工資不到五千,成為都市隸人的最佳代言人。

光不光鮮這種虛頭八腦的東西,在當下所能起到的誘惑力已經被稀釋到了極限。

公司是不是業內頭部、所在領域算不算熱門賽道,折算不成實打實的能塞進自己腰包的東西。

相比起來,去當裝修工、去做住家保姆、去擺攤,性價比似乎高多了。

按部就班做自己的活,就可以拿到比較豐厚的報酬。

而在薪資之外,年輕人或許更在意工作的內耗程度和對精氣神的磨損。

轉行去做藍領工人,在設想中,可以較大程度上擺脫當前所處職場環境的侵蝕。

越是下行的環境,越缺少開拓的機會和創新的空間,越容易在原有的業務上進行沒有意義的卷。

很多人察覺到公司發展有些停滯甚至衰退,除了看績效獎金的變動、房補交通補貼等福利有沒有削減、下午茶有沒有降檔次,再就是看工作流程有沒有變化。

如果考勤開始嚴起來了,沒必要的會多起來了,項目推進步驟繁瑣起來了,領導對員工的敲打頻率升高了,那多半表示公司前景在寒冬里蒙塵了。

@洛洛

這種時候,體力活簡單粗暴的邏輯就像是給人鬆了綁。

無需每天復盤、形成沉澱文檔,也不用在冗長的溝通對接鏈條中耗上80%的時間。

只需要掌握一些入門的技能,再獻出自己的體力,就能得到相對應的直觀產出,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

考慮到脆皮年輕人的身體現狀,一些輕體力活成了不少人眼中放鬆心靈的好去處。

給肉鬆小貝刷醬、在披薩店扯餅皮、在奶茶店猛錘鮮橙、聽着相聲評書開網約車,都是熱門程度top級別的被提名崗位。

縱然重複、枯燥,但不會比需要屎上雕花的日報、周報、月報更折磨人,不會比複雜的平級上下級人際關係更耗人。

而在受白領工作的苦之前,得先精心包裝簡歷,過五關斬六將拿到offer。

被嫌棄第一學歷,被揪着三個月的空窗期不放,是這幾年隔段時間就上熱搜的老話題。

在這樣緊繃的現實約束下,一批年輕人開始把目光瞄向各行各業的「服務員」,發誓要把失去的快樂和錯過的晚霞奪回來。

態度過關就干,身體能適應就干,幹不了就換別的,不至於被挑挑揀揀、跟一萬個人在池子裡排序等着被選中。

有被裁半年沒找到新工作的網友,想去家附近的寵物店給貓貓狗狗洗澡,店主看她性格溫和、有耐心、喜歡小動物就讓她跟着學。

不到一個周網友上手了,每天和薩摩、金毛、阿拉斯加打交道,終於能暫時從找工作碰壁的焦慮中解脫出來。

@是炮炮嚕

還有網友在秋招中海投超過200家企業,最後只收到一個底薪4000績效1500的offer。

看到很多人在網上曬出在飲品店上班的視頻,他也決定先去咖啡店打打工。

周一去店面應聘,簡單介紹了個人情況、表達了工作意願,周四就拿着新辦好的健康證入職世界500強——

星巴克,正式成為一名做咖啡的一線員工。

在很多網友的分享中,他們從一坐就是12小時的工位上掙脫出來,轉向以輕體力活為主的藍領工作。

當焦慮晉升渠道和成長空間成為常態,只能沒完沒了地卷在打怪升級的單向道上時,

一個喘息的氣口就會受到空前歡迎,純粹地做點體力活來療愈精神內耗,容許自己不思考、不產出一段時間。

越來越多人擔憂着螺絲釘的定位,以及年齡上來之後會不會生鏽被踢出系統。

有的人索性讓自己成為流水線上的一員大將,專門負責把快時尚店裡的衣服疊好、去超市當理貨員,進行着一種「我還有點用處」的心理復建。

這些世俗眼中或許不夠高級體面的工作,現如今被抬到一個很高的位置。

正是因為它們給年輕人提供了一條退路,讓他們在不確定性加劇的職場裡,總還有托底的東西。

即使因為年齡、辦公室政治、行業變動、身心健康遭遇職場危機、主動被動離職,也不至於被社會完全邊緣化、失去謀生的能力。

03

所謂高薪背後吃的苦

是一點沒說啊

如果說#月入三萬,買不起XXX#是一種對生活成本上漲和普通人被收割的情緒宣洩;

那#年輕人做XX月入X萬#則是一種外界注入的試圖與這種情緒作和解的對沖物,像是在昭示着脫下長衫後的坦途。

一開始看到這樣的詞條,網友們還會感到驚訝,夾帶着些羨慕,感到世界的另一個切面在緩緩展開、拂面而來。

但後來逐漸見得多了,大家開始挖掘那些沒有被寫進詞條的部分、留意那些刻意被忽略的事實。

能賺到這種水平的收入,大概率是個例中的個例,由無數不聲不響悶聲扛下的苦累積而來。

月入三五萬的熱搜似乎有些變味了,就像是雞湯餿了卻硬要端上來。

@糾紛處理專員

這幾天上海那位三年攢下百餘萬的外賣員,一邊被推成奮鬥改變命運的代表,」還清創業失敗欠下的負債,逆襲成單王」;

一邊被網友們嘗試着拼湊出熱搜之下的另一面,接近更多的真相。

有人根據收入倒推他的工作時長,結果算出來發現平均每天要工作兩千多分鐘。

然而眾生在時間上是公平的,每天都只有1440分鐘。

所以似乎也不難推測,這位騎手應該是把吃飯睡覺時間壓縮到了極致,爭分奪秒送每一份餐,並儘可能把服務意識做到位,不因差評被扣錢。

就在這個新聞在全網鋪開的同一天,熱搜榜上還出現了#外賣平台給騎手大量規劃逆行送餐路線#。

諷刺感溢出屏幕,讓人覺得荒謬又無奈。

沒有職場內鬥、沒有「規矩」要領悟,但要被算法支配。

而與此同時,也會被多勞多得的念想驅使着不停努力幹活。

透支自己的身體、壓榨自己的精力,落入這樣一個很難爬出的「自願陷阱」。

功績社會的陰影一直盤桓在上空,在辦公室類型的職場之外依然存在。

都說藍領工作門檻低,但那只是就業市場上最淺層意義的低:

即對學歷要求不高、對專業匹配度要求不高、對過往履歷要求不高。

實際上隱性門檻一點也不少,甚至比這些約定俗成的硬要求更難達成、更難通過一板一眼的傳統學習路徑來跨越。

像是裝修工人這種工作,比外行想的要麻煩得多。

一是學技術麻煩,泥瓦工得跟個有資歷的師傅認真學,沒個兩三年出不了山;

二是找活麻煩,這行一般都是親戚朋友互相幫襯、組團拿下區域裝修資源,自己去找需要用工的客戶無異於海底撈針。

而等到真正能上手、有活干之後每日彎腰揮臂的疲累,就不用再拎出來多說了。

即使是看起來不怎麼卷的工作,也多的是撕扯人精力和狀態的事情。

住家保姆聽起來有些美好,不用交房租、住着豪宅、事情做完了就能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

如此「輕鬆」的另一面是,隨時都處於工作環境,要隨時切換到工作狀態。

何況有些孩子比較小,看護時間需要無限拉長,神經不可避免長時間緊繃。

掌握跟僱主相處的距離和分寸、學一些日常接觸的人情世故,是跟在大組織里揣摩職場關係相對應的另一種小團隊型消耗。

如果選擇創業,擺攤賣小吃、回鄉搞農產品電商,倒是斬斷了僱傭關係。

不過又要面臨源源不斷的新問題,自負盈虧的心理壓力、一個人把全流程吃透的忙碌,都是顯而易見的坎兒。

每天睜眼就開始想怎麼賣出去更多東西,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宣告瓦解。

當據說很賺錢的風口成為社交媒體的熱度詞、被普通人知道的時候,一般有兩種可能:

一是它早就已經不是風口了,反而可能是利益相關者炒熱度,想賣課、賣經驗來割韭菜。

二是入局的人不怕有人來分蛋糕,水深、壁壘高,普通人使出渾身的勁兒也攀不上這風口;

放出信兒來是想造點聲勢,提升一級市場的信心和二級市場的活躍度,直白點說就是找更多人接更大的盤。

有一句話常被拿出來教育我們普通人,叫做「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它有些傲慢、有些向下俯視的意味,不過至少沒打着薅普通人羊毛的主意。

也沒有讓普通人覺得被戲弄、被強行注入虛無縹緲的幻夢。

比起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做XX月入X萬#,我們或許更想了解一些就業的真相、各行各業要注意避坑的點。

如果甜很難,那希望所有人的苦都可以少吃一點。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Vista看天下

猜你喜歡

脫下長衫,仍是牛馬

於友嚶  2024-06-26

製造網紅,給年輕人希望

禮士路西島秀俊  2024-06-20

編輯推薦

救救工廠:工廠真的卷不動了

浦銘心  2024-11-04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