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校園貸」 觀察人士:一刀切政策有利有弊

美國之音
2021-03-27
image
儲蓄示意圖 (圖片來源:Piqsels)

中國銀保監會等五大部會上周三(3月17日)正式祭出「校園貸」之禁令,不准網貸機構向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其中包括正規的小額網貸平台,如螞蟻集團的「花唄」、「借唄」和京東的「白條」等都在禁止之列,以杜絕大學生超前消費或深陷債務陷阱。禁令一出,網路輿情正反意見並呈,但反對意見卻獲得比例甚高的點讚反饋,似乎顯示年輕族群敢怒不敢言的心聲。

對此,三位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大學生近年來遭網貸「誘騙、敲詐」事件頻傳,再加上官方確實有意導正年輕一代過度消費的生活型態,因此,此一禁令應可從根源解決此一亂象,並維持社會的穩定。不過,他們也說,監管機構這種「一刀切」的手法恐怕也會抑制到年輕族群的正常消費和資金需求,背離「十四五」推動「內循環」和刺激消費的目標。而且此一禁令未來能否執行到位?會不會反而讓非正規的網貸業者趁虛而入,「收割」學生市場,讓人不無疑問。

校園貸禁令 

根據五大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規範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國將從四方面規範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的監管,包括:一、禁止小額貸款公司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並加強消費金融公司、商業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在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業務上的風險管理要求,明確未經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機構一律不得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二、樹立大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念,並建立監測機制等以要求高校擔負起學生管理的主體責任。三、做好輿情疏導。四、加大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業務中違法犯罪問題的查處力度。 

該《通知》還要求高校配合,除了堵住不良校園貸的「偏門」外,還要「開正門」,主動對接銀行或金融機構,以提供手續便捷、利率合理和風險可控的助學、培訓、創業等金融產品,以滿足全國4000多萬名大學生合理的信貸需求,並期以「良幣」驅逐「劣幣」,淨化校園的金融市場環境。 

對此禁令,微博上一度引發中國網民的熱烈討論。 

部分網民留言表示支持,例如,署名「美麗女孩娜娜」的網民說:「必須嚴查,網帶(貸)坑了多少大學生。查查!」也有的人斥責大學生「沒有還貸能力,憑什麼借錢」、或「有多少錢花多少錢,超前消費不健康」等。 

質疑聲浪不低 

但網民明顯反對或質疑的聲量也不低。例如署名「全是甜份」的網民說:「最該管的是那種不正規的網貸啊,裸貸啥的,借唄花唄相對還挺正規的」,獲得高達三萬多人點讚。署名「盧姨」的網民批評說:「合法渠道沒有,逼得學生只能(找)高利貸、校園貸?」。署名「百畝森林在逃主人公」的網民則質疑此禁令有漏洞,他問:「同齡人不讀大學就可以用花唄,是這個意思嗎?」,兩則留言也皆獲得近兩萬人點讚,遠高於其他留言。

此外,也有部分網民認為,此一禁令太嚴苛,而且大學生都已經是成年人,政府管太多。例如多位網民,包括署名「可愛柚子」的大學生建議:「適當控制額度就好了,沒必要一刀切」。她還說,自己每月有生活費還有家教、勤工等工資彌補收入,而且她在花唄每月額度控制在2,000人民幣,但萬一收入還未入袋、卻有補牙或生病的急缺,用花唄接濟一下,讓她可以展現獨立性,不必急着向父母伸手要錢,她認為,其實很理想。

位於北京的電商市場分析人士、同時也是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金融監管機構的「校園貸」禁令最主要是根本解決大學生沒有收入、卻過度消費的歪風、以及後續所衍生的犯罪或詐騙行為。例如,他說,沒錢又愛美的女大學生在金融平台輕易借入好幾萬元去整容或買美容產品,但因後續還不出錢,卻被誘騙去從事色情行業這類的詐欺行徑。

他說,「校園貸」禁令是2018年來整頓P2P個人網貸、控制網貸雷爆潮之金融監管的延續,應該能更有效地從根本杜絕此不肖亂象,以免社會事件頻傳,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子。不過,他也承認,此一禁令確實帶有一刀切的成分,將合理的資金需求也禁絕了,是其弊端。但他解析,中國的大學教育學費不高,每年學費僅在1,500美元以下的水準。因此,以中國現在的人均收入水準來看,必須靠貸款或獎學金、才能讀得起大學的人比例很低。而且大學生正常的資金需求,還是有其他合理的管道可以滿足,因此,他認為,此禁令對金融市場和消費零售的影響應該還是相對有限。 

一刀切的弊端 

李成東說:「針對某類問題來講,就是一刀切,我覺得,肯定是有弊端的。但整體上來講,對整個金融市場沒有什麼太大影響,因為學生貸款的需求,它事實上不是很大,對整個零售呢,影響也不大。這裡面,也只有一部分的(人)需要貸款,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貸款。這對整個的消費市場、整個的資金需求,它是一部分的問題。但是它反應出來的社會影響比較大,出了事情以後,對社會影響比較大。」 

李成東說,社會穩定是中國政府在金融監理上最重要的考量,再加上官方也認為不應該對沒有收入的學生族群放高利貸。因此,繼前一波取締了收取年息30%-100%的網貸公司,這一波再將收取年息約15%-20%之花唄和借唄等網貸平台也排除在大學生市場之外。 

他說,中國的金融監管體制一向保守,也的確不如先進的歐美金融市場成熟,但中國強調金融穩定優於一切,也因此從未歷經過什麼大規模的金融風暴。 

他說:「中國政府,相對來講,不擁護創新,更追求穩定性。第二點,中國金融機構的確被掌控的,因為大部分是國企,國企國有它更求穩定。所以,我覺得,這可能跟歐美有些區別的地方。

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林士傑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同意,除了P2P個人借貸外,去年蛋殼公寓的暴雷潮都凸顯出中國網路金融的失序現象,再加上大學生借貸多用於購買3C或遊戲等非必要的超前消費,因此,政府有必要及時介入,阻斷大學生不必要的消費,以免事態越發嚴重。 

不過,他也擔心,中國的校園貸恐難根除,因為有資金需求的大學生仍大有人在,這反而讓不肖業者有機可趁。 

他說:「我看它現在這些新規都針對已經有牌照的這些業者,那這些沒有牌的業者其實你很難去掌控。所以,這些大學生他會轉往這些沒有牌的業者,往這邊其實風險會更高。」 

網絡金融監管收緊 

林士傑認為,這波禁令可能對未來的電商發展和中國十四五下的內循環帶來不利因素,因為疫情後的電商發展已是主流,而中國電商平台的消費者又以年輕人為主力,他說,年輕人不管是就業、創業等,資金需求也都不低。 

另外,對網絡金融業者,如螞蟻來說,「校園貸」禁令所帶來的衝擊也不小。 

林士傑說,螞蟻的小額網貸業務占了整體營收的近四成,都高於支付、理財和保險等業務,因此,禁令一出,螞蟻的小額網貸業務首當其衝可能馬上失去校園市場,再加上,林士傑認為,中國政府可能還會進一步針對網絡公司的線上支付、理財和保險業務都出手收緊監管,因此,網絡金融業的前景不甚樂觀。 

他說,網絡金融業的徵信機制,如螞蟻的芝麻信用,其實做得比銀行好,因此坊間有傳聞,年輕人可以欠銀行錢,就是不敢欠螞蟻,因為螞蟻擁有全中國最大的個人資料和財務信用資料庫,讓還不出款的年輕人可能要面臨來自父母親或公司老闆的壓力、乃至於各式的催款方式。 

但此優勢似乎也引來官方覬覦,林士傑認為,未來中國可能計劃出手將網絡金融業的信用體系收歸國有。 

執行成效有待觀察 

他說:「未來像這種信用體系,很有可能它會是官方這邊強調的重點。就是說,有沒有可能把這些平台的資訊收歸國有。之前,據說官方其實就有提到,螞蟻集團、阿里巴巴集團,他們收到的這些大數據,有沒有可能提供給官方,但是,當時(螞蟻拒絕)的回覆是,因為牽涉到消費者的隱私,那消費者可能會因為這樣子降低跟螞蟻,跟阿里巴巴往來的意願。」 

雖然直接國有化網絡金融業的信用資料庫,尚不可行,但林士傑認為,未來中國政府還是可能透過持股來加大對具規模的電商平台或網絡金融平台的掌控,如讓螞蟻這些網絡巨頭公司不再是純民營、商業化的企業,而帶有國企的色彩。特別是針對網絡借貸公司的資金池問題,他說,監管機構也會朝着提高他們的自有資金比例,來降低金融風險。

位於台北的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楊穎超則對「校園貸」禁令的執行成效持保留態度。他透過電子郵件向美國之音表示,此一禁令的執行「關鍵在地方的態度」。他說,若據銀保監會的說法,去年6月底P2P網貸平台只剩29家在運營,網貸專項整治工作已轉入常規監管。但他問,中國為何現在還有這麼多的問題?他說:「顯然問題在無證無牌放貸平台,或者有合法牌照的平台使用灰色手段經營業務。這應該是牽涉到更深層的官商利益問題,(未來就)看地方政府願不願意認真執法了。」 

他還說,中國式的金融監管當然會影響到商業創意。楊穎超重申:「金融創新過度管制會使中共缺乏像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那樣提供全方位服務的銀行業巨頭,甚至可說,即便出現,也會綁手綁腳,無法向他們競爭。」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救救工廠:工廠真的卷不動了

浦銘心  2024-11-04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