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驚奇:猛料迭出的衝刺

二大爺
2020-10-18
image
川普(左)和拜登(右)對房地產政策有哪些不同? (圖片來源: JIM WATSON,SAUL LOEB/AFP via Getty Images)

由於美國總統選舉都在11月初,所以臨近選舉的10月,在各方的博弈中,往往都會使出各種解數,導致一些意外發生。這種意外,被稱之為「十月驚奇」。

在2016年的大選中,民調大幅度落後的建國,就是在關鍵時刻拋出了希拉里涉嫌私器公用的「郵件門」,給予了希拉里沉重一擊,雖然沒有逆轉民調,但是成功獲取了中間選民的選票,大幅拉近了差距,並在關鍵州獲得勝利實現翻盤。

如各位瓜眾所願,今年的十月驚奇來的極為猛烈。驢黨先是策反被建國解職的博爾頓、以及川普親侄女出書爆料,讓建國後院起火,繼而又拋出了川普個人十年未納稅的猛料,並窮追猛打;象黨隱忍不發,上周終於拋出了拜登父子在烏克蘭的醜聞作為回擊。不僅如此,川普再揭奧巴馬和希拉里的「郵件門」的舊傷,把當年美國駐利比亞大使的死亡和本拉登之死打足了問號,劃為叛國陰謀……

這些猛料如果單個拿出來說其實都是很好的故事,但其實都不新鮮了。我之前在《美國大選前瞻》中已經說了拜登父子烏克蘭的事情,這一次不過是多了一點色情錄像的花邊,內容其實沒有太大的變化。而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和拉登之死,在美國媒體的連篇累牘的報道中,其實也早有大概。

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對於兩黨互相揭短這件事,我倒是喜歡從美國政治生態方面去認識。

我們的教科書裡面曾經有一篇馬克吐溫的作品《競選州長》,詳盡的刻畫了各種媒體對候選人近乎於捕風捉影的質疑和歪曲,連同競選人之間相互的抹黑和攻擊,都被當做資本主義民主的虛偽與可笑的例子。

但是換個角度來說,真的虛偽,真的可笑嗎?

作為政治人物,其權力和國家公器掛鈎,因此個人的權利不能等同於普通人。小市民可以要求隱私保護,道德上有點瑕疵也無傷大雅。但政治人物就不能如此,權力授予既然來自於民眾,自然一舉一動,一絲一毫都必須拿到光天化日之下來接受民眾和媒體的檢視。甚至偶有過分之處,也是在情理之中。唯有如此,政客們才會如芒在背、懂得敬畏。

這幾天川普提名的大法官人選巴雷特連續4天接受國會質詢,很多話題都很不客氣。甚至有議員當面問出巴雷特有沒有性侵他人這樣的問題——要知道巴雷特是個女人。但沒辦法,你既然是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人選,道德上就不能存在可能的瑕疵。不管你多不舒服,你都得接受代表民眾的議員的質疑。

大國人一度最喜歡嘲笑的事情,就是對岸立法會打架。男男女女,西裝革履抱成一團,好像很有喜感。但是,其實選民是挺喜歡看到這樣的場景的。因為有一個願意為了你的利益打架的代表,肯定比一個只會舉手的代表強得多。

你笑別人打架,別人還笑你舉手呢。

所以回過頭來看看美國大選的「十月驚奇」,好像亂成一團,沒有底線,大家的屁股都不乾淨……但實際上,這恰似普通民眾喜聞樂見的事情。他們之所以能有驅使這些一呼百應、極為光鮮的大人物每隔4年就要搏命一般的「狗咬狗」,這正是兩百多年前《獨立宣言》賦予他們的天然權利。

也許真的不是每個選上來的政客都合格,都高尚。不論川普還是拜登可能都有幺蛾子,但在博弈中至少能夠保證,選擇那個不是最壞的。即便選錯了,四年後再選就是。

美國大選結果某種程度上來說也關乎很多國家的利益。而這一屆可能尤為關鍵。所以在國人中也有站隊是很正常的。但其實我覺得不管出於何種考量,偏向於那個候選人,在關注猛料、結果之餘,其實我們也可以學習、思考一下這個國家為什麼會設計這樣的制度。

真正有價值的大瓜,其實不是誰或誰的黑歷史——這些在下一個四年中依然能夠見到,而是懂得權力是如何關在籠子裡面運行和示人的。

(全文轉自作者臉書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