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再次定義了「兄弟」。他在5月24日的一次線上講話中,說到一些員工選擇「生活第一,工作第二」:
不想拼,我能理解,每個人選擇都是不一樣的,你沒有錯,但我只能說,你不是我們的兄弟,你是路人。什麼叫路人?就你既不是我的朋友,也不是我的兄弟,也不是我的敵人,我們不是一路人,我們不是一家人,我們不應該在一起共事。因為你的存在,會讓我們在拼搏的兄弟們,他們的利益嚴重受損,對他們嚴重不公平。
有人根據他多年來對「兄弟」的發言,總結了「京東的兄弟宇宙」:
2018年:「京東永遠不會開除任何一個兄弟。」
2022年:「所有成功都離不開兄弟們的努力支持」,「我一直在思考應該為兄弟們做點什麼。」
2023年:「我不會躺平,我希望兄弟們絕不躺平。」
2024年:「凡是長期業績不好、從來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當他說「京東永遠不會開除任何一個兄弟」時,隱含的意思是「京東的每個員工都是我的兄弟」,也就是說,這家企業的文化帶有濃厚的傳統倫理色彩,員工們不僅是受勞動報酬的激勵,還受到這種(不花錢的)情感激勵。然而,這種含義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哪怕是去年的發言裡,「東哥」仍然像是一個大家長:他強調了拼搏努力,而且他本人就是兄弟們的表率;但到如今,「兄弟」變成了一種有條件的資格——並非「加入京東就是兄弟」,而是「一起拼搏才是兄弟」,否則,你就被開除「兄弟」資格了。
最妙的是,這還沒有打破原有的諾言:京東的確永遠不會開除任何一個兄弟,但根據新的定義,你不再是兄弟,那開除當然就不算違背承諾,並且過錯在你。東哥保留對兄弟的最終解釋權。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本質上來說,這就是道德綁架:你必須拼盡全力符合我的期待,才能得到我的認可,不然就接受我的絕罰。
像這樣的邏輯,盛行於中國家庭內部,許多人可以說無師自通,早已習以為常,這也正是它之所以能起作用的關鍵所在。不少人都曾有過這樣受傷害的經歷:你做了什麼達不到父母期許的事,無論是考得不好,還是找了個他們不喜歡的戀人,爸媽就來一句「你不是我兒子/女兒」了。
有的家長倒是沒祭出這樣殺傷力巨大的話,但僅僅是為了避免讓父母失望,就驅使多少人努力去取悅家長,因為他們太想得到父母的認可,不惜拼盡全力去「掙得」那一份資格。
我們這個社會的運作邏輯就是這樣:很多看似生來就有的身份、權利,你都得努力才能得到——好比說「人民」,乍看起來我們都是其中一分子,然而,那前提是你遵循一系列規則,不然你就是「人民公敵」了。當然,最經典的是那句「不轉不是中國人」。
本來,「兄弟」還帶着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這個說辭掩蓋了勞資雙方的剝削關係,提供了一種必要的幻覺,仿佛所有人都在這個溫暖的共同體內為着共同的目標努力付出,也得到肯定。然而現在,「不拼博不是兄弟」的說法,打破了這一幻覺。
「兄弟」不再是一個紐帶、一份歸屬感,而成了實現企業利潤目標的工具,一種達摩克里斯之劍般懸在頭頂的威脅:去為大哥努力工作,至於努力到什麼程度才能被算作是「兄弟」,由他說了算,並且他隨時可以將你不再看作兄弟,而一旦失去這一資格,你將被隨意處置。
這也暴露出「兄弟」說辭的虛偽:它看似平等,但其實是不允許互換的施恩手段,要不然,你覺得不拼搏就不算自己兄弟?我還覺得你這樣的嘴臉很不夠「兄弟」意思呢!
「兄弟」資格還真是值很多錢:雖然被稱作兄弟也不會身上多塊肉,但你最好努力去保持這一身份,不然代價將相當不小。這與其說是提供激勵,不如說是以懲罰為後盾來驅使人拼搏。
除了企業文化使然,這種圖窮匕見的說辭,大概也反映出京東正面臨拼多多的強大競爭:今年第一季度,據稱拼多多的淨利潤同比增長246%,高達280億元,而京東是71億,僅有其1/4。在經濟下行之際,便宜才是王道,長此以往,京東的前景不問可知。
如果是這樣,那麼劉強東的這番表態,意味着他想不出什麼新模式來應對這種此消彼長的競爭壓力,轉而想進行內部動員,驅使所有人強化內卷,將舊模式運用到極致。且不說這能否「卷」得過一向以低價策略主導的拼多多,關鍵在於:劉強東將個人的領導力無能,轉嫁為員工責任,那言下之意無非是「企業要是經營失敗,不能怪我,怪你們不夠努力」。
成為「東哥的兄弟」到底有什麼吸引力?你要努力也是為自己努力。「生活第一,工作第二」沒什麼過錯,錯的是現在的商界精英無法適應新的工作倫理,提出新的激勵機制和創新模式,在試圖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的同時,還歸罪於小人物沒拼搏。
中國人真是受夠了這樣的PUA。老舍在《駱駝祥子》中就寫過:「祥子一直以為努力拉車,就會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黃包車,而祥子到死都認為他未能過上好日子,是因為拉車不夠努力。」
周慕姿在《羞辱創傷》一書中指出,這和我們的社會文化、習慣有關,那就是認定「懲罰,才會進步」:
事實上,我們的社會中,有一個相當重要的文化習慣,使得「自我批評/自我怪罪」被餵養、幾乎存在於每個受過創傷的人心中,那就是——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不夠好,也應該要被懲罰;只有把自己批評、罵到一文不值,才能痛到記取這樣的教訓,不會再犯,或是,才會更進步。
這種意識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將一種罪責意識植入到了人們內心,利用了人們的自省,那些老實的孩子真的會去不斷自我反省,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還不夠好。更可怕的是,一旦這麼做,很容易導向自我厭惡和自我懲罰,為了得到權威的承認而不斷自我逼迫,還將之視為「進步」和獎勵。異化的大門就此洞開。
我當然知道,當下的困局遠不那麼容易面對,遑論破局,但正如日前網易上一條評論犀利指出的:「輿論正在千方百計地把大時代的坍塌,歸咎於小人物的不努力!」
我也是小人物,也因此格外警惕和反感這種論調,一個良好社會應當容許每個人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潛力,而不是利用各種名義驅使人們為某個未必符合自身利益的宏大目標努力,誰也不能讓我承擔超出我個人責任之外的責任。我們是時候擺脫這些思想的枷鎖了。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維舟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