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22日刊登一篇名為「西方人赴中國旅行因拘留威脅而變謹慎(Westerners Grow Wary of China Travel Over Threat of Detention)」的報導,引述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數據指出,中國使用「強制外交」等手段脅迫他國,類似事件2019年有57件,而今年前8個月達34件。報導也援引西方商務人士說法表示,很多同行開始「懼怕」去中國。
彭博社援引美奇金投資諮詢公司(J Capital Research)聯合創辦人兼研究主管楊思安(Anne Stevenson-Yang)與一名不具名的高級商務人員的說法,以及上海美國商會收到的會員詢問,顯示出商務人士對於赴中國的擔憂。
其中除了中國之外,10多名企業高管、外交官、諮詢師和學者的在《彭博》採訪中透露出對香港施行「港區國安法」後,他們前往香港的憂慮也增加了。
美奇金投資諮詢公司創辦人楊思安向媒體表示,她很關注2018年底兩名加拿大人及澳洲籍華裔記者成蕾(Cheng Lei)先後被中國拘留的消息,而她在COVID-19疫情爆發前,她過去幾乎每個月都會從美國到中國出差,但即使疫情緩解,她仍對重返中國持「強烈的保留態度」。
此前她在中國生活了25年,並在6年前與中國配偶及小孩搬回了美國,她認為「即使成為他們決定拘留的那個人的機會很小」,但仍不值得冒險。
楊思安同時指出公司已經將信息分類,以保護公司本身,「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會被錯誤地理解」。
1名匿名高級商務人員也透露,他跟許多同行,特別是那些在諮詢商任職的前政府官員,都越來越擔心,他提到「我認識很多商人,他們現在都不在中國,非常害怕回去」。
風險機構Verisk Maplecroft亞洲分析師主管布瑞南(Hugo Brennan)表示,北京為報復他國政府而對個人進行拘留的紀錄,應該是「所有高級商務人員」都要注意的「地緣政治風險」。
上海美國商會主席季愷文(Ker Gibbs)上個月表示,已經有商會成員對任意拘禁的行為表示擔憂,而商會的觀點是「機率很小,但不為零」。
報導中援引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簡稱ASPI)收集8類中國政府「強制措施」的數據,包含任意拘留、民眾抵制、對特定公司施壓、政府發出的威脅,以及對公務旅行、投資、貿易和旅遊的限制的情況,有所增加。
彭博駐北京新聞處中國籍員工范若伊(Haze Fan)被指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本月7日彭博社指,當事人上午曾與北京分社編輯聯絡,之後就在北京家中,被便衣公安帶走。
今年9月份兩位澳籍駐華記者遭中國警方午夜探視後,在澳洲政府出於安全考慮給予幫助下,搭機回到澳洲。8月份任職於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的澳大利亞藉知名女主播成蕾因一起高度敏感的案件在中國北京被拘留。
相關文章:彭博社中國職員被抓 分析指駐華外媒處境「更加惡劣」
2018年底前加拿大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被控危及國家安全遭中國當局拘捕,並以間諜罪遭起訴,兩人至今仍在獄中。該事件發生在加拿大當局應美國當局指控,拘捕華為財務長孟晚舟之後,因此普遍被認為是中方的「人質外交」。
不過中國當局從來未承認有關「強制外交」或「人質外交」的說法。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