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表《中國的民主》白皮書 尷尬與諷刺不斷

自由亞洲電台
2021-12-05
image
中國發表《中國的民主》白皮書 尷尬與諷刺不斷(圖:網絡)

美國即將在下周舉行國際民主峰會,而中國政府在周六(12月4日)發布了《中國的民主》白皮書,繼續盛讚本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但學者和觀察家卻並不買帳,認為所謂中國的民主並不符合民主的本意。 

《中國的民主》白皮書發表選擇在12月4日,恰逢中國的國家憲法日。這在外界看來似乎有不小的尷尬。 

民主的諷刺 憲法日的尷尬 

白皮書在論證中國的民主時,強調中國普遍實行領導幹部任期制。但就在三年前,中國政府修改憲法取消了國家主席連任的限制。旅居歐洲的青年觀察家王慶民認為,這讓白皮書頗具諷刺意味,「我覺得這是最大的一個諷刺, 習近平通過修改憲法取消連任的限制,這樣他可以實現終身,或者至少多當一屆或兩屆。所以說,白皮書寫的東西和真實的情況完全相反。」 

白皮書是想用領導幹部任期制等制度安排來說明,中國的民主是廣泛、真實和管用的。它更強調,中國的民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同時,它在開篇就承認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 

但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政治學教授夏明認為,這種所謂的「全過程民主」 並不符合民主的本意,「民主最根本的一點,它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它是為了公共的目的,也就是公平、正義,是要讓每一個個人在這個社區、這個國家能夠得到安寧、得到保護,能夠得到最大的發展,這是民主最主要的一個過程。」

他強調,中國的政治制度實際上卻無法讓老百姓加入到這個所謂「民主」的過程中。 

白皮書強調,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選出代表自己意願的人來掌握並行使權力,是中國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 

但從11月到12月,北京和重慶一些宣布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與基層人大代表選舉的普通公民,因為受到騷擾等原因,先後被迫停止了參選行動。 

「人民當家作主最主要的體現就是他們能夠決定誰在台上,誰在台下,那麼投票就是最主要的一個手段,但是在中國,投票選舉這方面的做法完全就不是真實的,」王慶民這樣評論說。 

腐敗與貧窮仍然是問題 

中國國務院在周六召開了《中國的民主》白皮書新聞發布會。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在會上答記者問時強調,中國共產黨自十八大以來,下大力反對腐敗,並一直致力於強化民主監督的功能,最大限度地防止了權力失范、權力尋租的現象。 

但自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共反腐行動所具有的權力鬥爭的背景一直為外界所詬病。政治時評家鄧聿文幾年前在美國《紐約時報》上刊文分析說,這場反腐運動有三個底線,紅二代不能反、現任的政治局成員不能反、退休的中共元老不能反(周永康案之後)。 

王慶民認為,這種具有鮮明政治色彩的反腐並不能有益於民主,「這種手段不僅不能夠有利於民主,相反,它讓那些掌握權力的人有了更強的能力去肅清敵人,去實現集權專制,因為只要不服從的人都可以通過以反腐敗為由扣些帽子,把他們整下去。」 

似乎是與《中國的民主》白皮書發布相配合,中國公共外交協會12月2日在北京舉辦了一場中外學者談民主高端對話會。前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羅思義在會上表示,中國的政治體制是以結果為導向的,目的是要改善人民的生活,而不是只關注某一些程序。他還強調,這就是他所說的人民的統治。 

這種看法在世界範圍內並不鮮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實現的經濟飛躍已經世所矚目,似乎正說明了中國民主的成就。但在夏明看來,這類似的觀點都陷入了盲區。 

「問題在於,有沒有人去傾聽中國絕大多數老百姓的利益?農村裡邊的極度貧窮;到藏區、康巴地區去走,那裡的小孩子沒有教育,沒有許多生活的保障;還有農村留守兒童,也沒有各種安全保障,」夏明介紹說。 

他強調,所有這些貧困的問題,沒有辦法看到,也沒有辦法聽到,而如果你想要去打聽,他現在不讓你進去。如果有人要去追求真相,就會被說成是顛覆國家的行為。

猜你喜歡

窮富苦樂的辯證

拜懷德  2025-01-14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