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文】粗製濫造的主旋律,到底獻給誰看?

伊跟跳軸
2021-10-04
image
有關長津湖缺點的討論被封殺(圖:微博截圖)

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執導的巨作《長津湖》9月30日開始在院線公映,目前已確認續集《水門橋》,具體上映時間未知。本作長達三個小時,是近年來時長最長,同時也是中國電影史上投資規模、製作規模最大的一部電影。據媒體報道,該片耗資高達13億元,拍攝180餘天,主創團隊打磨了劇本5年,拍攝團隊超7000人,動用了7萬人次的群眾演員,參與特效公司超40家,總工作人員數量超1.2萬人。 

儘管如此,影片最終的質量卻並不盡如人意。在敘事的方式上,《長津湖》與《金剛川》一脈相承,但製作更加粗糙,趕工痕跡明顯,很難稱之為合格的工業產品。只能說,在「光榮完成任務」還是「讓觀眾滿意」這個抉擇面前,影片的製作團隊依舊遺憾地選擇了前者。在院線反響方面,截止發稿前為止,《長津湖》綜合票房達到3.76億元,票房占比64.9%,位列國慶檔票房第一位。不過就筆者觀察,部分顯示已滿的場次(尤其早場)中實際觀眾僅有一半左右,可見票房中存在較大注水成分。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的美軍進行了直接較量,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影片《長津湖》正是以此次戰役為核心展開,塑造了七連連長伍千里(吳京飾)、弟弟伍萬里(易烊千璽飾)等幾個基層士兵形象,同時也兼顧到毛澤東、彭德懷、宋時輪、毛岸英等人在戰爭中起到的關鍵作用。 

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犧牲巨大,戰爭場面極為慘烈。影片意圖從各個角度完整描摹出建國初期朝鮮戰場上的宏大歷史,但由於種種原因,本應達成的震撼感、真實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被一點點瓦解,歷史僅僅浮現出一點大概的輪廓。

首先,不得不提及的就是影片低劣的特效。從開場第一個鏡頭開始,影片就灌入了大量特效鏡頭,無論是伍千里的山水老家、領袖的住所中南海還是主戰場長津湖,大量外景幾乎全部由特效完成,完美詮釋了「濫用」一詞。據筆者觀察,影片開始的20分鐘時間裡,特效鏡頭占絕大多數,而這其中大量的鏡頭都讓人實在不忍直視。

除了開頭之外,整部影片中各個部分都穿插了大量五毛特效,這就難免讓觀眾頻頻出戲。其中,最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個場景是在火車中,伍萬里因在連隊「受欺負」想要拉開火車門棄車而逃,但被同連士兵拉回。隨着對頭車從他們的視野當中駛出,一幅長城逶迤的「千里江山圖」展現在連隊士兵和觀眾面前——當然,這裡的「千里江山圖」還是特效,而且很水平很差。所有這些場面讓人很快聯想並理解了為什麼哪怕是《指環王》三部曲這樣的奇幻史詩電影也要在新西蘭完成實地取景,因為哪怕演員可以對着綠幕表演一種驚嘆,觀眾也不可能對着虛假的特效產生任何真情實感。 

直言不諱地說,《長津湖》的特效從理念到執行層面看都與國產電影最高工業水準相比基本倒退10年以上,哪怕是兩個月趕工而成的《金剛川》也比之精緻許多。誠然,與《金剛川》類似,《長津湖》也為了趕上國慶檔期極力縮短了工期,而三小時「巨片」工作量之巨大也可以想見。不過,如果已經可以預見結果卻不能揚長避短,未免有些貪大求全。這一問題最終是否能夠得到部分解決,還要在即將上映的續集《水門橋》裡見得分曉。 

如果說特效是後期製作中最先被看出問題,最容易被打成篩子的第一道防線,那麼剪輯的一系列問題也讓人很快失去觀看欲望。兩個重要的戰鬥場面,即通信塔之戰和長津湖之戰中,角色的行動被剪成了碎片,鏡頭長度讓人根本分辨不清人臉,遑論誰在幹什麼;很多鏡頭基本只是看了個人物動線的殘影,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影」。筆者在觀影過程中數次計時發現,在激烈的戰鬥場面中,鏡頭長度基本分布在一秒上下,長者不超過兩秒,短的則只有0.5秒左右,如果將鏡頭本身的晃動搖擺等因素統統計算在內,觀眾所能捕捉到的信息就更加基本,甚至連感官層面的剝削都談不上,更多是一頭霧水。 

也正因如此,影片中最好的動作場面是室內的肉搏戲部分。在這個部分,鏡頭相對穩定且較長,觀眾至少可以清晰捕捉到誰幹了什麼,目的是什麼,在極限的生存狀態下角色的本能是什麼,又在思考什麼,從而營造出十足的緊張感,讓人手心冒汗。

除了剪輯之外,片中一再使用的分屏手法也比較低級,審美嚴重缺失。影片中最慘烈的戰鬥部分,亦即七連在河床上隱蔽,被敵機掃射血肉橫飛的場面中,畫面耳部竟然淡入淡出了兩個敵機駕駛員對話畫面,給人感覺兩個人在打 FaceTime 視頻電話。隨後出現了十幾張人臉分屏和上下或左右分屏直至五分屏等方式,似乎想要呈現出某種群體性,但實際上也完全沒有達到任何可見的效果,群像意味非常稀薄。

如文章開頭所述,影片主創團隊打磨劇本時間長達5年。《長津湖》的兩位編劇蘭曉龍和黃建新在最寬泛的意義上基本構建起了宏大全景敘事格局,打通了偉人/普通人、我方/敵方,從這個角度上看,影片與《金剛川》和早前上映的建黨100周年獻禮電影《1921》都有頗多相似之處,這也是整部影片相對值得稱道的部分,但不得不說,以最終呈現出的結果觀之,影片的編劇依舊比較初級,很多部分尚待商榷,更不用提細節層面。 

比如,與《金剛川》類似,影片再次採用了展現美方窮凶極惡的「美軍視角」,而缺點一如既往——沒有實質性的、能夠體現人物真實心理狀態的敘寫。我們幾乎可以斷言,所有美軍人員從上到下都是工具人,從麥克阿瑟到史密斯再到最底層美國士兵,每個人物乾癟、流於表面,所有人似乎只會討論「聖誕節要不要回美國」這一個問題,這個群體的實際內部狀況從未展現分毫,直到最後美軍師長史密斯向「冰雕連」敬禮,整個美軍視角的獨特意義基本完全剝離,達到工具性巔峰。 

其次,雖然時長達到三個小時,但大部分筆墨還是集中在慘烈的戰鬥場面(可惜這些場面又被剪輯瓦解),人物大部分時間只是在展現極限狀態下的戰鬥本能。戰鬥間隙的文戲部分往往選擇插入大量沒有太大必要的插科打諢,搭配過火、直白且出離氛圍的音樂,與人物沒有絲毫關聯。全片中重要且比較在線的文戲只有一場,亦即七連運送電台抵達目的地之後的短暫休整。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幾乎所有重要人物的命運交織,看到了伍萬里的成長。聽到毛岸英(黃軒飾)下達的出發命令後,伍千里二話不說命令連隊整裝待發,多少體現了伍千里本人的意志力和志願軍高度的紀律性。不過,對於一部三個小時的影片而言,這樣的場面還是過於稀少。似乎對創作者而言,整部電影一直都在嘗試調節所謂的「節奏」,然而結果非但如此機械且了無生氣,真正重要的問題也始終被棄置一旁。 

總而言之,從創作理念上看,這類火了將近一年的「全景敘事」影片似乎不需要人物只需要群像(比如被生生插進來的人物楊根思、柯大川,犧牲得讓人不明所以),不需要深度只需要廣度,其結果就是觀眾能且只能被感官刺激,真正的共情付之闕如:(以下劇透預警)哪怕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雷睢生(胡軍飾)的犧牲,其行動也是「上頭」式的,缺乏一個必要且實在的動機。更不走心的是,在他犧牲前後,整個世界都安靜了,敵機的轟炸並未繼續,似乎在為志願軍中發生的重要情節哀悼,所有這些已經指向影片最最基礎的合理性。

長津湖電影海報
長津湖電影海報(圖:網絡)

說到底,我們多麼希望能夠在戰爭獻禮片中看到相對堅實的東西——無論是背景的歷史敘寫還是前景的主要人物,而不僅僅是歷史的車輪和歷史中的棋子,否則專題紀錄片足以,用13億人民幣拍攝一部商業大片徒勞無益。但在《長津湖》裡,幾個主角還是給人走錯片場的錯覺,每個重要角色的演員都帶着自己職業生涯代表作中的表演狀態來到《長津湖》:吳京像是從《流浪地球》的冰天雪地里脫下了宇航服換上了棉衣,易烊千璽從《送你一朵小紅花》以相同的吊兒郎當和不清楚的口齒加入了志願軍;影像和角色在他們身上交織重疊,有時甚至讓人懷疑自己是不是在看《戰狼2》或者《少年的你》。段奕宏、胡軍等少數幾個演員盡到了演員的本分,塑造了相對完整獨特的人物,但也因為戲份不多,表現力有所削弱。 

當然,關於《長津湖》的粗製濫造,我們可以給它找出無數個理由,後期永遠加班加點,演員永遠沒有檔期,而我們也永遠都在等待……那麼獻禮片,到底又該獻給誰呢?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深焦DeepFocus,該賬號目前已被微信平台封號,微博被禁言15天)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鍾睒睒,太猛了!

魏春亮  2024-11-25

匹夫不可奪志

馮睎乾十三維度  2024-11-25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