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院陷入財務危機 持續蔓延倒閉潮

劉悅
2025-02-23
image
示意圖(圖:Adobe Stock)

近年來,中國醫院,尤其是民營醫院,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財務困境。有數據顯示,在過去五年,已有超過200家醫院宣布破產。對此,有專家指出,未來的情況可能更加嚴重。

紐約時報稱,根據中國國家破產數據庫的統計,從2020年至2024年的5年中,中國已有逾200家醫院宣告破產,而在2015年-2019年的5年中,全國僅有7家醫院破產,且幾乎所有破產醫院均是私立醫院。

雖然中國目前有近4萬家醫院,從數字上來看,200家醫院破產似乎無關大局,但是獨立醫療分析師賀濱指出,這只是開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醫院倒閉。

在過去20年,中國醫院數量急增,尤其是私立醫院,增長幅度高達8倍。許多醫院為了擴張舉債,但隨着收入放緩,一些機構的債務難以償還,最終走向破產。

比如,廣東梅州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自2023年11月起開始清算資產,其醫務人員被拖欠薪資長達10個月,並被要求辭職。

浙江一家公立醫院的護士楊娜娜表示,她從事護士行業12年,首次遇到減薪情況,甚至連餐補和飲水都被削減。她說,「公立醫院曾被視為穩定的工作單位,但現在的情況卻大不如前。」

專家分析,中國醫院的財務困境源於多方因素。首先,covid-19疫情期間,中國政府推行大規模核酸檢測,使醫院開支激增。而患者為避免感染減少去醫院就診的次數,導致醫院收入大幅下降。疫情防控結束後,房地產市場低迷拖累整體經濟,民眾為節省開支推遲非緊急醫療需求,而地方政府也無力提供足夠的財政支持。

另外,公立醫院的負債規模不斷擴大。據中國衛生統計年鑑數據,2011年至2021年間,公立醫院的債務幾乎增長了四倍,許多醫院正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

不僅如此,中國人口開始老化,醫療費用增加,但繳納醫保的人數卻已連續4年下降,加劇醫院財務問題。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劉軍強估計,醫保基金可能會在未來10年內耗盡。

除此之外,中國政府近年推行國家藥品集中採購(簡稱「集采」)政策,目的是降低藥品價格、節省醫保開支。但這一政策讓許多醫院、診所和醫藥從業者面臨嚴峻挑戰。

福建一名民營醫院負責人張建華(化名)坦言,集采政策使醫院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他說,「藥品價格被壓得很低,影響了醫院的利潤,同時很多藥品的療效也有所下降。現在醫院的經濟效益比以前差很多。」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