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董買到疫苗了,這代表什麼?

上報主筆室
2021-07-15
image
郭台銘買到疫苗,藍綠陣營各自解讀。(圖片摘自郭台銘臉書)

郭台銘跟台積電買到BNT疫苗了,這代表什麼?

在野黨會說,政府買不到,民間企業買到了,這代表政府無能;執政黨會說,政府買不到,民間企業買到了,這代表不可言說的中共壓力無所不在。在野黨支持者會說,這都是郭台銘的功勞,執政黨不要現在來沾光搶功;執政黨的支持者會說,如果不是政府一路開綠燈直接授權通力合作,哪來的一千萬劑BNT疫苗?

我們要說,謝謝鴻海及台積電慨然捐贈疫苗,這是一次台灣公私協力外交出擊採購疫苗的典範,如果缺了任何一方,這樁疫苗採購可能都無法成局。但是,「郭董買到疫苗」的背後,對台灣社會還有更深沈的意義。

台灣駐德代表謝志偉13日發文描述這樁BNT疫苗採購案的過程,他說,自己是在今年1月13日接到台北高層指令,奉命親與BNT高層聯繫,原來,疾管署在簽完BNT疫苗採購合約後寄回,卻石沉大海。為了了解這的過程,謝志偉重新閱讀此前三個月雙方的書信往來,「尤其看到1月6日的英文新聞稿里具體提到『共五百萬劑疫苗。三月供應60萬劑,四月一百萬劑,五月一百萬劑,六月一百萬劑,最後,七月一百四十萬劑』時,我感到整個人都顫抖起來。」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對方對於我方自稱「我國」有意見,疾管署立刻回函改為「台灣」,但卻未獲回應,原本差一步就要達成的BNT採購合約,就從此石沉大海,一直到五月中郭台銘也加入採購BNT,才又死灰復燃。 

為什麼台灣政府買不到,郭台銘的加入卻可以讓BNT疫苗起死回生?為什麼別的國家買BNT沒問題,台灣政府買就有問題?為什麼台灣買莫德納、AZ都那麼順暢,想要買BNT就得九彎十八拐?關鍵當然是BNT的「大中華區總代理」上海復星。所以,美國官方公開說:「北京方面正在以政治因素為由,全面地阻擋台灣購買疫苗。」德國大報《法蘭克福廣訊報》說,北京不放過任何機會,製造台灣政府無法照顧台灣人民的印象,因此當上海復星願意提供疫苗給台灣時,遭中國政府反對。 

在台灣這個民主社會,你可以批評這個政府在購買疫苗時不夠積極、憂讒畏譏、失去決斷,但實在不能對中共以政治手段脅迫台灣疫苗採購的蠻橫行徑裝作沒看到。從最早的「炒作國產疫苗股票」到「阻擋BNT疫苗進口」,種種失去比例原則的批評,反而模糊蔡政府疫苗政策該被質疑討論的焦點。 

台灣從五月中旬每日五、六百個確診的高峰,到現在每天30個以下確診的可控狀況,關鍵在人民的高度自律,其實跟有無疫苗干係不大。不過,即將卸任的AIT處長一句「台灣疫情不嚴重」,被有心的政治人物炒作成「是嫌台灣死的人不夠多」、「美國沒賣一支疫苗給我們」,瞬間挑動台灣內部兩股意識形態的激烈對立;而台灣大亂,共產黨形勢大好,這剛好是它們卡住這批BNT疫苗時,最想看到的局面。 

事實是,即使郭台銘與台積電如此賣力,他們所採購的疫苗最快也要到九月底才能陸續分批到台灣,以目前台灣已擁有七百萬劑疫苗在手,加上每月進口三、四百萬劑疫苗的速度,以及疫情緩降的趨勢,這批BNT疫苗到貨時,錦上添花的程度恐怕遠高於雪中送炭。朝野陣營把大量的時間精力耗費在這批無法稍解燃眉之急的疫苗,還吵到劍拔弩張、勢不兩立,顯見疫苗攻防是虛,政治對立才是實。 

日本學界的「台灣通」、日本外國語大學小笠原欣幸過去兩個月觀察台灣社會的「疫苗焦慮」後,歸納了三點台灣人的政治性格:一、自我中心;二、服從權威;三、不願思考而善變。他認為在面對外部挑戰時,台灣社會常陷入集體歇斯底里的焦慮之中,但過一陣子再自我縫合、充滿活力。 

回首過去兩個月台灣社會的「疫苗焦慮」,對照郭台銘被迫必須此地無銀三百兩「感謝」大陸北京當局讓這次疫苗採購回歸「商業談判本質」,以及藍綠陣營毫無建設性的政治攻防,台灣人是不是也看到了小笠原眼中的自己?

(全文轉自上報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