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和印記,始於2008,止於2024。
上海廣播電視台近日宣布,將有序關停四個電視頻道。雖然在對外發布的信息中沒有點出這四個頻道的名字,但有細心的人發現,這四個頻道分別是:
上海外語頻道
紀實人文頻道
東方影視頻道
七彩戲劇頻道
與之一起關停的,還有四套廣播頻率,不過其中最讓大家意難平的還是「上海外語頻道」。
上海外語頻道開播於2008年,就是舉世矚目奧運盛會舉辦的那一年,開播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服務2010年上海世博會,這是繼北京奧運會之後,中國舉辦的又一次大型國際盛事。
那些年,中國盛事、喜事不斷,占據了國際舞台的中央,中外互動頻繁,國際賓朋盈門。上海外語頻道的開播,用當時官方的話來說就是:
「體現出上海作為一個國際性大都市所應有的開放意識和服務意識。」
過去十多年,外語頻道很好地匹配了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展現了上海「洋氣」的一面,是外國人了解上海,透視中國的一扇窗口,也是國人放眼看世界,接觸外國風土人情一個渠道。
可現在,外語頻道要被關停了,即將消失在人們的記憶里。被上海當地人調侃為「賣海參」「賣蟲草」「搞裝修」的購物頻道卻保留了下來,繼續轟炸觀眾的熒屏。
這讓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曲衛國教授「心裡不由哀怨」:
「偌大的上海,號稱改革開放的窗口,竟然容不下一個外語頻道!」
2008年1月1日上午7:00,上海外語頻道整點開播。
為了迎接這一重要時刻,上海的地標性建築——東方明珠塔在前一天晚上還專門亮起了外語頻道的藍色台標,流光溢彩。政府領導、駐滬領館的外國官員、企業家等齊聚一堂,共同見證。
作為外語頻道,其特點不僅在於所有節目用英語和日語播出,更在於內容的獨創性。
上海廣播電視台下屬的所有頻道中,除了門面擔當「東方衛視」,外語頻道被認為是最有特色、最有乾貨的一個。
畢竟是上海,人才濟濟,主播來自大陸、台灣、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美國等,不少欄目辦得非常好,即使和央視旗下的英文頻道CGTN相比,也毫不遜色。
如果和其他省市的一些外語頻道、國際頻道相比,不謙虛地說,更是天花板一樣的存在。
比如說脫口秀節目《說東道西》Culture Matters,談論的中心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比較,在輕鬆愉快的聊天中,增進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溝通;
每周日推出的日語節目《中日之橋》Bridge To Japan,定位於促進兩國人民的友好交流,還會定期邀請日劇當紅影視明星來做客;
此外,外語頻道還有一檔節目《影視總動員》High Drama,播放英語原聲的歐美電影,包括《指環王》、《傲慢與偏見》和《蜘蛛俠》等等,為喜愛觀看原版電影的觀眾奉上電影大餐……
過去十多年裡,上海外語頻道成為十多萬在滬常住外籍人士獲得新聞、生活、娛樂資訊的最主要途徑之一。
本地觀眾也受益良多——
「外語頻道是小時候看世界的唯一途徑,好多美劇都是在ICS看的。」
「高中的時候,吃完飯趁休息時間看外語頻道的節目,表面上是學英語,其實是趁機娛樂放鬆,很有意思。」
甚至還有一位網友說,初中放暑假,無意間看到在外語頻道播出的英國BBC著名汽車節目《Top Gear》,
「對一個從小就喜歡車的男生來說,簡直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甚至影響了我的就業方向。」
除了「國家隊」中央電視台,國內也就北京、廣東、江蘇等少數幾個省市播出或者曾經開播過國際/外語頻道。
作為「行業天花板」的存在,上海外語頻道為什麼要關停呢?
上海廣播電視台的官方解釋是:
「堅決摒棄做『虛功』、圖『虛榮』、變『虛胖』,着力強身健體、提質增效… 真正實現主業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鮮明、效益更加改善。」
蓋棺定論,外語頻道看來是被歸到「虛功」「虛榮」「虛胖」的行列了,不知道頻道的工作人員還有廣大觀眾對此是什麼感受?
關停到底是什麼原因,好像說了,又好像什麼都沒說。
錢,是一個大問題;
官方解釋也提到了「效益」兩個字,但眼下,國內電視台的「效益」普遍不樂觀。
廣告收入是電視台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經濟好的時候,企業就願意花錢打廣告、做宣傳,但現在經濟這個樣子,還有多少企業願意上電視打廣告呢?
以國內最會賺錢的電視台之一「湖南衛視」為例,2015年、2016年廣告收入連續突破100億元,但之後一路下滑,現在估計只有40億元左右,跌了一半還多。
賺錢高手都如此,更別說其他電視台了。所以近些年來,全國多地的電視台傳出關停頻道的消息,一開始是市級電視台,後來有些省級電視台也慢慢撐不住了,甚至深圳、上海這些發達地區的電視台。
本來是眾人眼中的鐵飯碗、香餑餑,沒想到很多地方的電視台窮得揭不開鍋,連工資都發不出來,有的主持人和主播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轉行直播帶貨,賣鴨子,賣海參,賣紅酒…
很難想象,曾經光鮮亮麗的電視台,如今變得如此落寞。
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
上海外語頻道,觀眾主要是在滬居住生活的老外,以及對外面的世界感興趣的本地居民。
從2005年開始,常住上海的外國人快速增長,從10萬增長到2018年的17.2萬,老外越來越多,為外語頻道打下堅實的觀眾基礎。
從2020年開始,上海市統計局不再單獨提供在滬外國常住人口的數據,所以現在有多少外國人在上海居住生活,找不到官方的統計數字,但可以肯定的是,
因為三年口罩,外企撤離,以及其他一些不方便說的原因,很多老外離開了上海,回到了自己的國家,或者去了別的地方。
觀眾流失,對於上海外語頻道來說,無疑是一個壞消息。
至於本土觀眾,現在獲得資訊和娛樂的渠道這麼多,各種新媒體、短視頻,低頭刷手機,一刷就是幾個小時,也越來越沒人看電視了。你家的電視機,多久沒開了?
電視就和曾經的廣播和報紙一樣,被扔進歷史的故紙堆里吃灰去了。
在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曲衛國教授看來,上海外語頻道關停,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因為指導思想和各種限制等原因,現在該頻道播放的內容越來越體現不出外語頻道的特色和優勢。」
節目越來越難看,關了也罷。
上海外語頻道的關停,很多人並不在意,也不在乎,太陽照常升起,沒什麼大不了的。
那些依然生活在上海的老外,估計會感到一絲惋惜。畢竟,一個本土的外語頻道,為他們了解上海,看待中國提供了一個不同於西方的視角。
影響最大的,除了頻道的工作人員,應該就是各大院校英語系、日語系的大學生了——
不僅少了一個學外語練聽力的渠道,更少了一個求職找工作的好去處。
「英語無用論」的聲音,怕是又要響起來了。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越是這樣越要學好外語,有條件多學幾門,懂的都懂。」
我覺得很有道理。
上海外語頻道,2008-2024,RIP!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海外掘金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