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張維為「教授」評價洞庭湖決口,我想應該是這樣的:
我在國外工作生活了幾十年,到過幾十個國家,綜合比較還是中國治水最好。首先我們有幾千年的和水相生相伴的歷史,我們把這項偉大事業叫水利,而西方叫水害,water damage,所以你看啊,一比較優勢就出來了,他們思維就是線性簡單化。水利,第一個利是靠它我們認識自然、戰勝自然,取得了天文水文等自然科學很多方面的領先。第二是形成了哲學上的水利萬物的辯證法思維,這個領先西方辯證法幾千年。泰勒斯的水是萬物之源的思想就是受到我們的影響。第三個是,我們的民族靠它形成了凝聚力。每年的洪水一來,整個民族的精氣神就來了,那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場面,可以說感天動地。我的一位歐洲朋友對我說,每當他看到我們團結抗洪的場面,他都想「此生何不入華夏」,當然他的原話不是這樣說的,我幫他翻譯的,所以你們要有「此生有幸入華夏」的這份幸運感。所以,我們還需要像美國那樣靠拍好萊塢大片去推銷他們的價值觀嗎?根本不需要!每一場洪水都比好萊塢大片更具有感召力。表面上看,水淹了一些村莊,有些損失,但是它升起的是一種高尚的集體意識和民族精神,靠着這種精神激勵,我們這個大家庭,不管怎麼分分合合,就是不散。這是西方人永遠看不懂的。所以啊,我現在反倒擔心沒有水災了。說句不客氣的話,對於歐洲那些諸侯小國,他們都沒有這麼大的大江大河來形成水災。個別西方媒體來藉機來抹黑我們,就讓他摸黑去吧,這裡面說不定包含着滿滿的羨慕嫉妒恨呢。我美國朋友、一位跨文化研究專家鮑威爾,前幾天給我打電話說,他從洞庭湖決口看到了一個大國的風度:從容、鎮靜,特別是民間的包容、不抱怨,不對已經發生的事去怨天憂人,這就是一個成熟的民族心理,「你們總能把災變成利!」他說的對,這是基於底層的文化結構形成的基礎性優勢,所以才無往而不利。你看一個西方人都有這樣的認識,我們為什麼不自信?(蔡照明代擬,非真實)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蔡照明透視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