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不顧勞工界強烈反對,日前公布繼續擴大輸入2萬名外勞。多個行業工會對此深感失望,批評港府多年來「益資方、益外人,妄顧本地人」,只會使人才荒的問題更惡化。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港府6月13日公布引入外勞新方案,包括港府可繞過勞工顧問委員會審批,直接透過「特別計劃」為建造業和航空運輸業界輸入2萬名外勞;另會破例放寬補充勞工計劃至26個基層工種,包括:侍應、收銀及售貨員等,為期2年,預料今年第3季推出。
建造業獲輸入的外勞達1.2萬人,以公營項目優先,包括:醫院、鐵路等基建;但私人項目若能證明非常缺乏勞工,亦可參與。僱主須在指定地點提供住宿,包括:在工地興建臨時宿舍,或租用由元朗潭尾社區隔離設施改裝的中央宿舍,將由建造業議會管理。
工會失望 指外勞方案僅惠及港府和承建商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黃平表示,過去多次召開記者會及拜見港府代表,表達反對以輸入大批外勞解決人才荒,但得到的結果卻是讓人「深感失望」。他質疑港府的輸入外勞方案,僅是惠及港府和承建商以「速食方式」加快基建進度。
對於港府可繞過勞工顧問委員會審批直接輸入外勞,黃平憂心地表示,如此做法欠缺監管機構來確保外勞質素、人數和薪俸等。他指出,長期依賴外勞「不是辦法」,港府應對本地勞工加強培訓力度,以及改善本地工人的薪酬福利,才能吸引本地年輕人,也才是「長遠治本」的方法。
工會斥港府未真正地「以本地人優先」
航空業可輸入的外勞有6,300人,涵蓋前線地勤、機艙工作員等10個工種,料以大陸人為主,他們將獲安排專車經港珠澳大橋即日往返大陸,但須付費。
香港民航職工總會副主席及空運貨站職工會主席葉以勒力斥港府漠視工會長年以來的建議:先解決本地工人的待遇問題,才經勞顧會商討考慮輸入外勞,否則並非真正地「以本地人優先」。
葉以勒說:「為何機場聘請不到人,因為薪酬待遇偏低,並非如資方所言已好好改善之下都聘請不了人,而是機場從業員至今的底薪只有約9,000元,加上輪班及戶外工作、路途遠,如何請人?而過去的大型招聘會只是整合式包裝,只是將年假、加班補貼等整合好似可達到19,000元的月薪。而病假當達不到勞工條例最低的4天要求,會被按比例扣減,故並非真正地提高待遇,工人只能靠不斷地加班補水以維持糊口。」
外勞未必能適應香港的節奏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公共小巴分會主任陳逢源也批評港府未先改善本地小巴司機待遇,「我們一直強調要立法管制,因為承辦商對司機很刻薄,休息時間都沒有,生理需要都要忍,普遍年紀又大。」
據港府宣布,公共小巴及客車司機輸入外勞上限分別為900人和800人,他們須持有運輸署認可的非本地小汽車駕駛執照1年或以上,署方會安排他們接受香港的小巴或巴士駕駛執照考試,而司機就職前亦須實習。
陳逢源認為,外勞未必能適應香港緊湊的生活節奏,加上居住成本高,基本無法即日來回,以及路窄車多人多,文化素養不同等,會出現很多問題。他說,以前引入的一批小巴外勞,就有很多適應不了香港的環境和待遇而回到大陸。
對於特首李家超和勞福局局長孫玉菡強調措施是輔助的和非永久性的,會優先保障本地勞工權益及工資收入,包括外勞和本地勞工比例須一對二,陳逢源憂心地表示,實際落實時會「陽奉陰違」,因為過去10多年來港府未曾正視過。他透露,若港府未兌現承諾,不排除有進一步的抗議行動。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