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互聯網平台都應該永遠自覺抵制「仇恨流量」

BJ王明遠
2024-07-04
image
(圖片:Pixabay)

無疑,最近七八年全球的輿論生態,可以說是1970年代中期半世紀以來最糟糕的一段時期。在90年代或者21世紀初,人類自己以為制度和技術的進步可以避免非理性極端主義的泛濫,但是我們發現那時候的知識階層過於自信了。沒想到大致以2015年為界,全球範圍內,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保守主義、反理性主義、極端主義都是愈演愈烈,乃至已經蓋過了理性聲音。

這個極端主義思潮的變化背後是有複雜的原因的,比如過去三十年的全球化、市場自由主義,在歷史上最大規模重塑了人類的利益分配,從而帶來國家間、宗教間、民族間、階級間的新舊利益衝突,以及各自所代表的意識形態間的對峙。當然移動互聯網及其創造的商業模式的興起,從而產生的對社會輿論生態的重塑,也是重大誘因。

在紙媒時代,乃至在PC端互聯網時代。我們社會的信息生產權是掌握在職業媒體人以及知識分子手中的,這保證了信息的相對真實性,以及價值的相對溫和性、中立性。儘管很多國家會有新聞管制,但是他們的媒體頂多是選擇性發布信息,而很少去像自媒體博主那樣隨意捏造信息,畢竟他們還是要維護一國思想生態之平衡和宣傳的信譽度。

那個時候媒體承擔的社會角色也比較單一,傳媒只承擔了社會運轉中的一小部分功能,它與生產、商業是相對分離的,尤其是它頂多為商業提供廣告服務,而不是商業活動的載體。

但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顛覆了這一切。首先來說,信息生產權從職業媒體人、知識分子轉到普羅大眾。過去發表文章、表達自己的見解觀點,是極少數專業人士的事情,可是今天我們鄉下在農田勞動的老舅,街頭賣菜的大媽也都當起來博主來。這裡有個數據,傳統傳媒時代,全國大致有電視廣播機構2500餘家、報紙1700餘份、期刊10000餘份,不過期刊裡面大量是學術雜誌,各類新聞媒體加起來不過五六千家,而現在自媒體主體,光活躍的公眾號就2400多萬,更不用說抖快B還有好幾億更活躍的視頻老鐵了。

並且那些來自社會基層的博主內容流量遠遠高於專業博主。這是互聯網受眾群體的文化結構決定的,也是由人性決定的,人們認知傾向於簡單化歸因、二元對立、極端化,人們喜歡接受那些聽起來很爽、很解氣或很憤怒的東西。看北京大學的教授給你一五一十講俄烏戰爭、中日關係,哪有聽出租車大爺聊時事過癮?現在就連高級知識分子都被價值之上的謠言小卡片或「爽文」屏蔽了信息,更何況普通受眾了!

所以,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讓信息生產去中心化、去建制化,不可否認這具有進步性,普羅大眾開始掌握信息話語權和表達權,但是人類很多領域的運轉是講究專業性的,比如政治、經濟、醫學等,外行取代內行、占據話語中心,最後社會會失序,人類會反受其害。

其次,移動互聯網也顛覆了經濟運行規則。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媒體等於一切,媒體幾乎成了我們所有一切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承載體,生產、消費、社交、金融、物資流通等都高度依賴互聯網信息平台,只要你獲取了用戶群和信息流,就等於掌握了最關鍵的商業資源。所以,媒體的價值和信息變現的能力,被急劇放大了。

這種商業法則和信息生產模式的改變產生的融合效應就是,一些互聯網平台公司為了流量的需求,也就是為了商業變現的目的,利用所謂「算法規則」,主動推送那些吸引眼球的,普羅大眾「喜聞樂見」的劣質化、極端化信息。這些信息筆者分為四類:第一是謠言流量,第二是庸俗搞笑流量,第三是販賣焦慮流量,第四是仇恨流量。

筆者對短視頻生態了解不深,但是根據「新榜」對每日公眾號上10萬+話題的統計,那些社會和政治話題流量最高的,顯然都是那些販賣仇恨或「嚇尿體」、「震驚體」居多。人們獲取的信息越來越取決於算法的投喂,越來越段子化、謠言化、情緒化,所謂「劣幣驅逐良幣」。

以我們對剛剛逝去不久的中國紙媒時代和PC互聯網時代的記憶來看,那時候的媒體總體保持的是一種向上求真姿態。那個時代產生了很多優質的電視欄目、報紙、刊物,乃至互聯網新聞頻道,比如央視的《新聞調查》、《對話》,市場化媒體《財經》、《經濟觀察報》,騰訊網的《大家》、《今日話題》等等。媒體是一個充滿溫情、理性、深度思考的地方。

但是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自從移動互聯網普及到人們日常生活後,我們整個社會信息質量迅速下降,社會價值也越來越撕裂,社會情緒越來越暴戾化、對峙化。在國外表現就是特朗普為代表的激進右翼政客的崛起,他們繞過過去「建制化媒體」,直接用自媒體進行政治動員;在國內的表現就是大量那些處於邊緣角落的低學歷、非專業、反理性、反人道的「言論領袖」的崛起。

這其中直接危害性最大,最值得警惕的是仇恨流量,雖然仇恨是人類社會中天然存在的一種情緒元素,但任由它發酵,會毀壞一個社會的平衡和繁榮。當然,互聯網平台上流行的仇恨,不僅僅包括煽動對外部世界的民族仇恨,還有煽動的對內的各種仇恨,比如:

對某些階層的仇恨。最典型的是對民營企業家階層的仇恨,把社會不公平等責任完全歸咎為企業家,歸咎為企業資本。

地域、民族、宗教仇恨。利用刻板印象,編造信息刻意醜化某一地域人群,進而對其進行各種權利歧視;以及無限放大對一些少數民族和宗教與漢族文化差異性,貼上各種陰謀論標籤。

價值觀仇恨。主要是對主張法治、權利、自由、平等、開放等價值觀的知識分子、媒體、法律階層的仇恨,不分青紅皂白就扣上「漢奸」、「第五縱隊」的帽子(當然很多以「自由派」自居的人,也樂於給別人扣「極左」、「義和團」之類的帽子,進行人格、道德全面否定,不過此類人主張尊重人權、不主張進行人身迫害)。

而仇恨流量的最終結果是訴諸暴力和肉體消滅。近兩年湧現出幾位知名度很高的自媒體博主,竟然堂而皇之主張處決漢奸(或者主張為了消滅某個假象敵,不惜死個1億人口),關鍵「漢奸」是一個很彈性模糊的文化詞彙,而不是法律詞彙,他們可以隨意定義你是漢奸,所以就可以漢奸罪處決任何人。這種言論卻從來得不到制裁,反而很多人理性討論一些話題心驚膽戰,今天被禁言,明天被刪帖。

這種言論以及背後價值流行下去,只能會造成未來一旦經濟情況不好,很可能出現流血暴力。所以,筆者又稱之為「人血流量」。而且這種暴力一定是無序的,會不斷發明新的敵人,將攻擊範圍無限擴大化,每個人都有可能會成為受害者,如果覺得我是危言聳聽或胡說八道,建議好好讀讀20世紀的世界史,你會發現無數個經典素材。

因此,現在網易、騰訊等互聯網平台發了公告,給與煽動中日對立、挑動極端民族主義的的博主給予處分,體現了他們的社會擔當,這是互聯網言論管理的一次巨大進步,如果讓說真話的人心驚膽戰,讓造謠、製造仇恨的人躺着賺錢,那這個輿論場太不正常了,這個社會太沒有希望了。

但是筆者覺得這還遠遠不夠,就內容上講,不僅要嚴厲制裁那些宣傳對外仇恨,還要制裁那些煽動我們中國社會社會內部仇恨對立的。往往一個社會仇外情緒,受制於國際較量,最後很難成氣候,傷害不了幾個外國人;但是對內部自己人的仇恨,卻很可容易造成駭人聽聞的悲劇。

我們也希望不僅僅網易、騰訊要行動,其他平台,尤其是視頻平台更要有切實的行動,不僅是發個公告而已。畢竟現在信息流中,視頻的比重遠遠大於文字,這方面視頻平台的責任更大。

筆者最後要說的是,現在互聯網平台規模都很大了,資金實力都很雄厚了,幾個大的互聯網平台企業都是全球500強或者排名前20的獨角獸。這些企業應該學習借鑑一下谷歌、微軟此類國際同行,學會靠真正解決人類的難題,創造技術核心競爭力賺錢,而不是無限延續單純靠流量賺錢的「粗放」模式。

如果在這種模式已經顯露出巨大社會危險性的時候,依然無動於衷、置身其外,不僅喪失了一個科技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褻瀆了科技本身的價值,他們自身最終也會遭到極端主義思潮的反噬。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阜成門六號院

猜你喜歡

河南富士康,事情正在起變化

陳白bot  2024-05-21

編輯推薦

2014年後,張懸為什麼變安溥?

馮睎乾十三維度  2024-10-04

怎麼可以蠢成這樣呢?

單先生  2024-10-04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