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困境有解嗎(之二)

魏京生
2023-11-03
image
圖為中國地攤經濟。圖片來源:(GOH CHAI HIN/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國的經濟困境有解嗎?一些人說無解,除非習近平下台,結束一黨專政。看來這是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 就像七十年代末,江青四人幫必須下台一樣,漸漸成為社會的共識。這種共識的是否強烈,是林彪政變失敗和華國鋒政變成功,以及之後鄧小平政變成功的社會基礎。

但是鄧小平的理論沒有改變一黨專政,並且以維護一黨專政為基本原則,或者說是隱藏在四項基本原則里的最高原則。這就要談到馬克思主義了,因為四項基本原則的理由來自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民主,被定性為資產階級民主。老百姓的權利和利益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這不符合文藝復興之後流行的人權民主理論。馬克思誇張地把它定性為資產階級專政。馬克思認為應該推翻它,建立屬於人民的民主。這是一道簡單的算術題。

什麼是人民的民主呢?馬克思認為屬於大多數人的民主就是真民主。但是資產階級的力量很強大。為了避免資產階級的反撲,馬克思想到了一個簡單的辦法。利用第二強大的階級,工人階級建立一個類似於古代的專政,是抵抗資產階級復辟的有效方案。據馬克思自己說,這才是他發明的理論,其它的都不算。

專政之後的社會結構是什麼樣的呢?馬克思認為要消滅階級,就要消滅私有財產。消滅私有財產之後怎麼辦呢?馬克思借用了古典的理想,也就是共產主義的理想,給無產階級專政配套了共產主義的光輝。

然後呢?沒有然後了。馬克思窮盡其一生也沒有想出來,他的共產無財產權的社會,應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構。因為他的理論的另一部分主要內容,是古典政治經濟學。其理論核心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結構。馬克思大部分時間用來研究剩餘價值,也沒有解決他的專政如何與經濟基礎相匹配。剩餘價值理論基本上是符合資本主義的理論。

後來共產主義理論的一個較小的派別,布爾什維克黨的領袖列寧和斯大林,發明了解決的方案。這就是和帝國制度的專政相結合的農奴制方案。並且在剛剛從農奴制解放出來的俄羅斯站穩了腳跟後,又利用世界大戰後全世界的混亂和虛弱,擴散到了半個世界。

農奴制的結構符合馬克思的理論:既有專政,又取消了私有財產權。而且符合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的理論,是一種穩定的結構。但它卻是原始的落後的結構,私有財產沒保障,導致市場經濟無法發展,經濟落後是它的基本特徵。在蘇聯、東歐和亞洲的共產主義陣營,無一例外成為經濟落後的國家,包括曾經的經濟發達國家。

中國的有識之士們早就看到了這個困境,要想發展就得擺脫共產主義模式,向西方學習現代民主的模式。但是享受着專政特權的統治階級,南斯拉夫共產黨領袖德熱拉斯所說的「新階級」,不願放棄自己的特權和利益。於是鄧小平聰明地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改經濟不改政治,繼續堅持一黨專政 — 設計出了後三十年的所謂「改革開放」。

這個新政策既符合了特權階級,也忽悠了億萬窮怕了的老百姓,並且意外地爭取到了西方資產階級的支持和援助,利用廉價勞動力狠狠地發展了三十年。但是經濟水平上升之後,專制政治和市場經濟不匹配的問題就越來越嚴重。政治和經濟基礎不匹配需要來一個大變局,於是擊鼓傳花的說法開始流行。如果沒有可怕的變局,哪兒來的擊鼓傳花的恐懼呢?

這就是現在黨內外的共識,說法可能各種各樣。

(全文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猜你喜歡

編輯推薦

瓊瑤筆下的「中國人」

馮睎乾十三維度  2024-12-21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