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兩單呀我求求你了呀!
你求我我也給你派不了訂單是吧?
我八個小時跑三單才70塊錢,我充電要花50,還要租車,我怎麼辦啊?你救救我吧!我馬上飯吃不上了,要餓死了!
1
視頻中的這位男士是中國一位外賣小哥,因為沒有訂單,生活難以為繼,快沒錢吃飯了,他只好打電話給外賣平台的客服,哭求客服可以多給點訂單,但遺憾的是,客服表示沒辦法給他增加訂單。
疫情三年期間,中國民眾遭受了難以形容的嚴格封控,經濟近乎蕭條的情形下,民眾謀職的空間越來越狹窄。本以為放開封控之後,能夠儘快恢復正常生活。但是,事與願違,中國經濟並沒有因為解除封控而升溫,製造業持續蕭條,工廠訂單大幅減少,大量企業陷入經營困境、相繼倒閉,工人失業、減薪或領不到薪水的情況頻發。失業大軍湧入外賣行業,但由於騎手多、訂單少,外賣行業也難賺錢。有分析認為中國未來的就業環境只會更差。
廣東東莞加工業發達,素有「世界工廠」之稱,吸引了來自全中國各地的打工者。不過,目前東莞許多工廠倒閉,很多廠房都閒置、正在招租,甚至有的整個工業園區的企業都倒閉了,就業市場十分不樂觀。
一位中國民眾近日拍下了東莞一個工業區的現狀,所有商鋪的鐵門緊鎖,一個人也沒有,現場一片淒涼。
視頻顯示,由於工廠接連倒閉,東莞某工業區已經成為一片廢墟。一家店面的玻璃門破損,如今已經人去樓空。電動扶梯已經停止運行,因沒有遮擋設施,手扶梯上布滿了灰塵,台階上也散落着各種垃圾。
東莞一位男士拍下了東莞另一個工業園區的情況。他透露,這邊的工業園區規模算是比較大的了,工廠對面的商業區規模也不小。之前下午6點鐘下班高峰期,剛好是人多的時候,也正好是對面商鋪生意好的時候,但現在下班的時間卻看不到幾個人,多個商鋪都已經關門,其中包括位置最好的商鋪,目前都是正在招租。
拍攝者感嘆,現在變化真是太大了,以前在工業區路邊擺攤的商販也很多,現在都很少有人在擺攤。
對面的幾個工廠規模都不小,但是真的很奇怪,這些人都去哪裡了呢?
2
上海是中國金融、經貿、航運以及商業中心,同時也是一座國際化的都市,是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在中國大陸最為集中的城市。
然而,從去年開始,上海經濟各方面都開始下滑,出現了實體店大量倒閉的現象,連大型商超也未能倖免。
結合上海九百、徐家匯和新世界的最新年報,這三大老牌百貨公司的業績均大幅下滑。
其中,上海九百營收同比下降30.51%;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48.95%。徐家匯營收同比下降22.33%;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76.30%。新世界2022年的營收同比下降27.07%;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74.90%。
據《時代周報》報導,上海九百、徐家匯、新世界分別坐落於上海靜安區、徐家匯、南京路三大繁榮商業中心。這三大百貨公司的業績表現,是當下百貨商超發展困境的縮影。
這個以前是個商場,叫七寶凱德購物廣場。那邊的肯德基好像還開着,商場連大的招牌都沒有了。好樂迪全部都關了,所有的招牌全拆掉,像這麼大的商場,倒閉後也不知道做什麼用,估計之後只能再改造成商場,其他的也沒辦法接盤了,華為還有威馬汽車也倒閉了。這邊以前還有個家樂福,以前住在這附近的時候 我們也經常來買一些東西。
視頻中的七寶凱德購物廣場位於上海,如今已經成了一棟廢棄的大樓。
中國百貨商超概念股企業已披露的年報顯示,超七成企業淨利潤同比大幅下降。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中國有超過40家百貨門店發文告別,其中有27家為運營超過10年的老牌百貨商場。
近年來,以家樂福中國等為代表的傳統商超普遍面臨經營困境,而在2022年,疫情影響讓傳統商超客流較少,壓力更是劇增。
2021年家樂福中國新開3家、關閉26家門市,2022年前3季關閉54家、無新開門市。
2021年沃爾瑪中國關閉32家大賣場。
3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李嘉誠旗下的跨國藥妝集團屈臣氏(Watsons)2022年關閉了343家中國門市,接近每天關閉一家,業績創下近9年來最差。
這名拍攝視頻的男士介紹說,有二十多家店鋪都倒閉了,其中包括在上海有200多家分店的老字號連鎖店。
至於這麼多店鋪倒閉的原因,這名男士透露,今年,很多人在上海打工都不是很順利。
受疫情影響,大批人失業,外地打工者選擇離開上海,導致消費力下降,而民間購買力是影響小型企業生存的關鍵因素。
上海曾經繁華的商業街現在顧客寥寥無幾,商鋪比顧客還多。
上海市寶山區的東方國貿名品街,晚上8:40分,街道上行人很少、寂靜無聲,平常高朋滿座的餐館,也不見了之前繁華喧囂的氛圍。
根據北京「財經」雜誌旗下產業研究中心所做的調查,2022年中國最富裕的40個城市總共有超過194萬家企業註銷,約占總數的7%。這40個城市常住人口為4.27億,約占全國人口的30%。
中國官方對3千家工廠進行的月度調查顯示,4月包括新訂單和價格在內的所有13項經濟活動指標均出現下降;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僅年增5.6%,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0.6%增幅。
中國國家統計局5月2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0.6%。其中私營企業下降比例最大,達到了22.5%。
在中國官方定義的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13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個行業持平,27個行業下降。
4
在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難堪的工業利潤數據之前,一系列4月份的經濟指標(包括工業產出、零售銷售和房地產投資)表明,中國經濟復甦正在失去動力。
中國官方對3千家工廠進行的月度調查結果顯示,4月包括新訂單和價格在內的所有13項經濟活動指標均出現下降;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僅年增5.6%,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0.6%增幅。
那麼,中國經濟到底怎麼了?
在不久前的「2023中國前海企業家峰會」上,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經濟學博士生導師孫立平發表了「在不確定性時代尋找確定性」的主題演講。值得一提的是,孫立平還是當年習近平在清華考博士的論文導師。
孫立平提出質疑:為什麼央行釋放的錢那麼多,而老百姓手裡沒錢?為什麼一方面經濟數據那麼熱,另一方面老百姓感覺的卻是這麼冷?為什麼經濟增長數字那麼好,但是就業情況又那麼差?
孫立平道出實情:當局重要的資源都集中基礎設施、高科技,包括解決「卡脖子」的先進的製造業、軍事工業、政府的融資平台等等,涵蓋的人口和勞動力越來越少,但是它會占有越來越多的資源;而民生相關的部分,涵蓋的人口和勞動力越來越多,但是它擁有的資源越來越少。
孫立平指出,以後若干年當中,中國會面臨著一個時間可能不短的經濟收縮期:第一個理由,中國大規模集中消費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房子和汽車消費已經到頭;第二個理由,越來越嚴峻的國際環境,現在面臨的就是全球化之後,一個重新的拆解和重組的過程;第三個理由,是疫情的疤痕效應,對整個的社會來說,進入一個低欲望社會。
孫立平認為,三年的疫情,無論是對經濟還是對人們的生活,都是一次重創。「我擔心的是這樣一種情況,或者說走向另一個極端。(當局)會不會因為要搶回失去的三年,在刺激經濟的力度上大大增加,導致新一輪經濟過熱、通脹走高、資產價格快速上漲?然後是一堆爛尾?」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